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赵扬
评分 8.6分
本书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实践及求学生涯,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的成长历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不应该固守理念,要放下对作品的执念,让建筑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自然生长出它该有的样子。好的房子,是建筑师和主人共同的作品,它不抗拒生活,而且因为生活,变成了更完整的场景。 这本书是建筑师赵扬自我解剖、反省的成长笔记,真实记录建筑师琐
安徽民居
单德启
评分 8.3分
本书以大量的调研图片、工程实践、相关论文及著作为基础,对安徽徾州民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了安徽徾州民居的文化背景、变迁、发展和完善。第二章介绍了安徽徾州民居聚落的缘起和发展演变及聚落的特征、构成和空间序列。第三、四章以建筑为主,分宅居和公共建筑两部分阐述了建筑的主要特征、平面类型、构成元素和单元组合。第五、六、七章以建筑装修装饰为主,论述了建筑的装修装饰构件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
评分 9.0分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和建筑匠师建造了无数的建筑物,许多古代建筑遗存至今,具有优秀的技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代建筑工程技术历史发展的专门著作。书中对我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进程作了阐述,还对建筑工程做法、技术经验和成就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全书共分十五章,按历史发展顺序,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中国庭园记
叶广度
评分 暂无
本书始于作者一九二九年自日本考察归来,一九三三年以“中国庭园概观”之名于由南京钟山书局首次出版。(本次出版改名为“中国庭园记”)全书共分五个章节,主要从“中国庭园史略”“中国庭园在艺术史上之位置”“中国庭园的组织”“西湖与中国庭园”“中国庭园与法、日庭园比较观”方面叙写中国园林美学。作为一部首次系统介绍中国庭园美学的小书,作者并未按中国庭园演进的轨迹论述,而是试图为中国的庭园美学得出其简约规
恭王府风水大观
张一指
评分 8.4分
恭王府整体及局部,甚至每一处建筑及景观,所蕴含的风水意象,一次次令人震撼。揭示其风水意象的过程,犹如一次神奇的发现之旅。 风水学的意义,在于建筑本身。人的生命不过几十年而已,而经典的、合于风水学原理的建筑,其生命旺势则可达数百年乃至更久远。 恭王府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建筑、文化的遗产,它留给我们的对风水学的应用、阐释和验证,同样无比珍贵。
广东民居
陆琦
《广东民居》介绍了传统聚居形态和空间格局,分析了各体系民居特征及其艺术技术和营建经验,并就历史街村与民居建筑的保护、持续发展与借鉴提出见解。广东地属岭南.其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人文习俗、民族迁移、社会进展等形成了以广府、湖汕、客家建筑文化三大体系为主的广东民居特色,而近代外来文化影响又使侨乡民居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青岛篇
徐飞鹏等
本书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建设部的科研项目。并得到日本丰田财团资助,由中、日双方近代建筑史研究会合作研究的成果之一,对亚洲及世界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建筑保护、修复、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哈尔滨篇
侯幼彬
本书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部的科研项目,并得到日本丰田财团资助,由中、日双方近代建筑史研究会合作研究的成果之一,对亚洲及世界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并对建筑保护、修复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
陈志华
评分 8.8分
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在世界上已经形成热潮。这股风也吹到我国,但我们对它的基本理念其实还很隔膜。陈志华先生用自然优美、精确平实的笔调,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意大利近二十个历史文化古城、数百栋古建筑和对它们的保护。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对意大利人民尊重文化、爱护古建筑的非功利性态度和科学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对当前世界上关于保护文化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主流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
刘先觉
癫狂的纽约
[荷兰] 雷姆·库哈斯
《癫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一书中,库哈斯认为“曼哈顿的建筑是一种拥塞的开拓之范型,曼哈顿已产生自己的大都会都市主义――拥塞文化”,并提出了拥塞文化的三个定理:格子(Grid)、脑前叶切开术(lobotomy)、分裂(schism)。 格子代表曼哈顿的都市规划,表现出一种不自由和自由间的辩证关系;脑前叶切开术代表摩天大楼内外关系的决裂;分裂则代表摩天大楼叠豆腐式的空
巴黎城记
(美) 哈维
巴黎一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但它却是在“第二帝国”时期才摇身成为我们今日所知的现代性样板。在1848到1871年两次失败的革命之间,巴黎经历了一场惊人的转变,俗称“巴黎大改造”。奥斯曼男爵,传奇的巴黎首长,一手打造巴黎的外观,以今日巴黎四处可见的林荫大道,取代了昔日的中世纪城市面貌,成就了今日如梦如幻的巴黎。这段时期也兴起了以高度发达的金融业为主体的新资本主义形式,以及现代的
江西民居
黄浩
评分 7.0分
《江西民居》试图把天井民居与合院民居划出两个本质不同的类型,较系统和科学地总结了天井民居的构成规律、特征和建筑艺术特色,并追踪到天井民居的退化和消失。作者通过从事民居研究的相关工作和设计买践,对传统民居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
大卫·罗布森(David Robson)
评分 9.4分
杰弗里·巴瓦堪称亚洲现代建筑奠基人之一,其建筑特点在于巧妙地根据气候、地理条件,将本土风格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融合起来。 本书旨在综合记录和鉴赏这位建筑师和他的作品。第Ⅰ部分的章节介绍了巴瓦的早期生活和影响。全书的核心(第Ⅱ和第Ⅲ部分)完整呈现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一些鲜少发表的项目,从他早期职业生涯,到最重要的建筑案例,再到两个持续多年的自宅项目(科伦坡33街自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瑞典]喜龙仁
评分 8.7分
建筑意义上 梁思成说,北京的伟大是“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无可比拟的。 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北京城是“地球表面上”无可比拟的的个体工程。 丹麦学者罗斯缪森说,北京城“是世界的奇观之一”。 文化意义上 林语堂说,这里的“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以及每一座桥都有历史和古迹的”。
雕刻大地
林璎
本书是备受赞誉的美国华裔建筑师与艺术家林璎的作品集,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林璎的50多件作品,包括数量可观的珍贵草稿和手绘图。 从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大地艺术作品,到“汇流”系列景观项目,林璎一直在探索人们体验景观并与之发生联系的方式,致力于重建人与历史、地域、集体记忆和自然的本应相互交融的关系。她的建筑作品往往与景观和环境有强烈呼应,也格外重视设计的可持续性;而在她的小型工
东京城市更新经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株式会社日本设计
评分 9.3分
本书在阐述东京城市形成演变过程、城市规划管理法规及再开发项目机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12个城市再开发案例进行分析。阐明东京城市发展的背景条件和特征,呈现东京城市再开发举措的独特性和合理性,揭示确保再开发项目得以实现的政策支撑、资本参与、政府部门管控及专业机构发挥作用的项目机制。本书所探讨的是与城市决策、规划管理、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专业领域,以及房地产等行业都有密切关系的综合性城市发展问题。
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
王瑞珠
评分 9.6分
《世界建筑史》共16卷。本卷为《古埃及卷》,分为上下两册。本书图文并茂。
异规
(英)塞西尔·巴尔蒙德
评分 8.9分
本书从一个结构工程师的视角来解析建筑的形成方式。这里“异规”是指规整的建筑构成相反的建筑表达。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与建筑结构相关的数学和物理定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形成种种随意、自由、非传统的建筑形成及空间的方式组合。本书适合建筑师、结构师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审视和构思建筑的起点和角度。它颠覆了先建筑再结构的习惯思维和操作次序,而把结构构件和体
收缩的城市
Philipp Oswalt
“收缩的城市”是德意志联邦文化基金会的研究计划,由德邵包豪斯基金会负责人Philip Oswalt、莱比锡当代艺术博物馆、德邵包豪斯基金会联合完成;该计划至今仍在进行中,《收缩的城市》是该计划的一个重要成果。 原著由Philip Oswalt编著,德国Hatje Cantz出版社出版(2005年),有德文版和英文版。 中文版将于2012年9月
流水别墅传
富兰克林•托克
《流水别墅传》这部传记讲的不是哪个人,而是20世纪最著名的别墅。自从1937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瀑布上高高建起这座别墅以来,学界和公众对它的赞誉经久不衰,可它的来龙去脉却始终是云山雾罩的,没人说清过。 当年赖特受命设计这座别墅时,年近七旬,华年已逝,往昔的盛名也早就一去不返。他手头没有工作,而此时正值大萧条期间。匹兹堡的百货商店大亨埃德加•考
大同华严寺
王宝庫 等編
评分 6.7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曾是西京名胜地 今遗巨刹峙塞北、寺名探密说“华严”、华严寺上寺建筑、华严寺下寺建筑、海内罕见的天宫楼阁、不同凡响的彩塑艺术等。
建筑日本
[日]五十岚太郎
近现代日本建筑中,流淌着“日本的国家意识”。从世博到奥运,从天皇系谱到民众关照,每个日本象征性建筑的背后,都是有关“日本特质”的争论。奥运场馆、国会议事堂、皇居等备受瞩目的国家项目,规划建造时都会回望关照伊势神宫、桂离宫等传统建筑,这体现的恰恰是民族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生相克的纠缠。 建筑中的“日本性”是怎样一步步建构并不断转变的? 穿梭于一个个
结构设计讲义
内藤广
这是设计了“海洋博物馆”“安昙野chihiro美术馆”“牧野富太郎纪念馆”“岛根县艺术文化中心”等广受赞誉的作品的建筑师在东京大学土木系所开课程的讲义集。从古代罗马的砌筑结构、拱形结构到近代建筑的钢筋与混凝土,直至被重新评估的木结构,从实际处理物质材料的性格和手法,追溯其背后历史的、时间的、靠前的维度。作者传达出“设计是从源头上对人之本性的思考”的观点,并馈赠年轻人以“设计的心”和“独立思考
世界建筑史(西亚古代卷)
《世界建筑史:西亚古代卷(套装上下册)》所涉及的西亚地区,并不是一个有严格定义的地理概念。一般认为,它包括西起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到印度河三角洲,北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广大地区。在这片广阔的范围内,历史上只有过一两次政治上的统一[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期间和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an Dynasty)三个国王统治时],而且都只持续了短暂的时间。
太阳能建筑
克里斯汀·史蒂西 编
评分 8.0分
《太阳能建筑》精选的文章包括以上的重要主题,如主动与被动系统,新型保温材料的发展和整体住宅区的概念。这些文章详尽阐述了太阳能建筑的方方面面,提供了相应的规划方法和技术信息,使用户可以正确地了解并使用这些措施。文章后附的大量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些工程展示了实际项目中的技术和创新。术阳能建筑可以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独栋住宅、办公建筑和住宅。《太阳能建筑》以详尽的平面图和大尺度的细部
建築的元素
Pierre von Meiss
1986年首次出版,感知性+觀念性的建築永恆之道,最新增訂版 可信的基礎,啟發正確建築觀,30年歷久彌新經典導論 最恆久的原理原則 VS 最值得一學的設計理論 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暨人社院院長 曾成德 選書導讀 「馮麥斯希望為建築學習揭櫫的是『設計的理論』,也稱之為『方案的理論』。『設計』與『方案』不
柯布西耶:直角之诗
[法] 勒•柯布西耶
评分 7.9分
⭐️“直角”是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基石 他的所有作品都在建造直角,他的所有计划都见证着直角 直角便是柯布西耶“与自然订立的协约” ----------------------------------- ⭐️诗画结合,展现传奇建筑大师最完整的世界观 19幅石版画+诗作手稿 全收录 中法文
蓟县独乐寺
陈明达
津门十景之一,景名“独乐晨光”。位于蓟县城内西大街,占地10500平方米。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据说安禄山叛唐,就是在此处誓师,他喜独乐,故以“独乐”二字名寺。 寺内有乾隆书壁碑,共28块。全部是清乾隆皇帝手书名家诗。本书结合历年来中国营造学社、中国文物研究所、天津大学等单位的研究、测绘图和陈达明先生的建筑分析
重新发现日本:69处日本现代建筑巡礼
(日)矶达雄 著
★精选69处日本现代建筑,汇集当代重要建筑家代表作。将结构暴露在外的复古机器风建筑,形状“诡异”、令人费解的朝日啤酒总部大楼,将孤独与想象发挥到极致的天文台……伊东忠太、安藤忠雄、隈研吾等日本当代建筑名家轮番登场,展现时代特色与个人魅力。 ★500余幅手绘全景图细节图+实景照片+专家解读。《日经建筑》王牌专栏结集,简洁风趣的文字搭配精致手绘及实景照片,既能从整体
西洋镜04
[德]恩斯特•柏石曼
评分 7.5分
本书共包括426张照片。288张照片由柏石曼和他雇佣的中国摄影师(40多张)拍摄于1906年至1909年间,涉及中国12个省。其中42处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或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余处为当代复建或曾经落架大修,至少有60处现已不存。2006年,徐原夫妇及其同仁循着大师足迹,秉着原地点、原角度复拍的原则,奔波7省,行程2万里,初步获得138张照片,算是“循
认识建筑
[美] 罗伯特·麦卡特
全球首部以体验为核心的建筑类入门读物 精选五千年来72座建筑典范,开启环球云游建筑之旅 👩 编辑推荐 🌟以体验为核心,提供理解建筑的绝佳途径 两位作者均为执业建筑师,同时又都在欧美知名高校从事建筑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他们从自身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坚信只有通过切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建筑。本书以体验为
塞西尔.巴尔蒙德
《建筑与都市》中文版编辑部
这本专集集中了塞西尔·巴尔蒙德的作品和思想。塞西尔·巴尔蒙德,一位世界声誉卓著的设计师、结构工程师、作家,同时身兼奥雅那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的副总裁。他用数字、音乐、数学作为重要线索重新定义了形式的源起。迄今为止,他与世界最为著名的建筑师们成功创作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及设计。最近的项目包括有,与瑞姆·库哈斯合作设计的位于北京的CCTV新楼及位于葡萄牙的波尔图音乐厅以,与丹尼尔·李伯斯金合作
空间·时间·建筑
希格弗莱德·吉迪恩
《空间·时间·建筑》一书具有以下特点:用比较方法来研究历史;用空间概念来分析建筑;用恒与变(Constance and Change)来揭示发展的本质;用大历史衬托具体建筑现象,又用具体现象的深刻分析来呼应时代;种种直笔与曲笔的结合,共时与历时分析的结合使人在雄浑的历史感中体会到建筑真意。 内容上时段起始文艺复兴直至当代,范围跨越规划、建筑,所用材料丰富翔实、富于启发,实际上它
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荷] 赫曼·赫茨伯格
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的建筑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青睐。在这本根据1973年以来赫茨伯格在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授课内容编写的专著中,建筑师把本人的设计作品和构思时的设计理念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表述。本书涵盖广泛的主题和众多的项目,汇集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物用途的评价。该书1991年在荷
山西古建筑通览
李玉明主编
评分 9.2分
为了使人们对山西古建筑有个槪括的了解,山西省地名委员会和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硏究所将山西现存古建筑的精华汇编成册,定名为《山西古建筑通览》。这本画册,既有近期的彩色照片,又有简略的文字说明,读来引人入胜。一册书在手,便可通览山西古建筑之精粹,领略历代文明之秀美,赏心悦目,使人受益匪浅。它既可成为学术界、建筑界及古建筑硏究者的助手,以利于对历史文物和古代建筑的保护硏究工作,使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得以
伟大的建筑
英国DK公司
世界建筑史上最著名的50余座全面解析 分5个时间跨度介绍近千年的建筑经典 局部放大全方位剖析建筑关键细节 3D立体效果图全方位展示建筑结构 今天,建筑已不再是简单地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建筑凝聚了多少人类的智慧成为不朽的传奇。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生活场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王其钧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是查询中国建筑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建筑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中国建筑图解词典》是建筑学、室内设计专业人员手头必备的知识辞书,对建筑设计、历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书中所有的插图都是精心绘制的,具有欣赏和保存价值。
日本庭院景致设计
高野好造
评分 8.5分
日本庭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也可以说是中式庭院一个精巧的微缩版本,细节上的处理是日式庭院最精彩的地方,所以现在在国际上比较流行。 景观中以一方庭院山水,而容千山万水景象;日本人对自然资源的珍爱可以从他们对任何自然材料的特性挖掘中看到,草是经过疏理精心种在石缝中和山石边的,它要突现自然生命力的美;树是刻意挑选、修剪过的如同西方艺术的雕塑般有表情含义,置于园中,它是关键
日本
[德] 克里斯汀·史蒂西 编
《日本·建筑、结构、环境》主要讲述了:如今,由于日本拥有种类众多、令人着迷而又富有想象力的建筑,它正逐渐成为旅游热点.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前往去寻找激情与灵感。开篇的文章着重探讨了日本建筑的发展和一些特别的设计原理,从日本文化发展人手来解读建筑的发展。工程实录通过介绍分析一些实例来分享日本建筑经验中的精华,并将当代日本多样化的建筑趋势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案例详细介绍给读者。《日本·建筑、结构
霓虹黯色
郭斯恆
「霓虹黯色」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之信息設計研究室 (Information Design Lab) 的霓虹招牌研究專案之一,此項研究由 2015 年 8 月開始,研究團隊從尖沙咀徒步走到太子,途經佐敦、油麻地、旺角,踏遍15條主要馬路和40多條街道,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走到灣仔、銅鑼灣、荃葵青、深水埗和西貢等地方,記錄了超過500多個霓虹招牌,團隊透過攝影實地記錄還未拆卸的霓虹招牌,這好讓讀者
城市的语言
[英] 迪耶·萨迪奇
评分 7.7分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世界。在21世纪,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城市这件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品?迪耶•萨迪奇为我们解读,建筑、空间等有意识的设计元素的理念如何成为塑造城市的潜在力量。 【编辑推荐】 ★企鹅图书严选,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萨迪奇权威之作,定义 人类史上最伟 大的艺术品——城市。 ★在探索城市的定义、形成和变化
从紫禁城到故宫
单士元
编辑推荐 这部作品,以深入浅出、小中见大的手法,把枯燥的砖木瓦石建筑物,赋予灵气,读起来不枯燥 内容简介 《从紫禁城到故宫》是在单士元先生1962年编著的《故宫史话》的基础上完善修订的。这本著作涵盖了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城皇宫的规划设计施工档案和明清历史文献史料,用单老在故宫70年的经历倾注而成,全书自鼎建紫禁城而始,将紫禁城的营建制度
山丘上的修道院
范毅舜
半世纪前,一位自称为无神论者的西方建筑泰斗,为西欧培育神职人员的古老宗教团体设计修道院,他们之间会擦撞出什么火花? 几十年后,一位来自东方的教徒兼摄影家,在这座世界知名的建筑物里恣意徜徉,他如何藉由这座经院建筑整合自己,端详出背后更庞大的生命故事? 全书分为两卷,卷一共三章,逐步探索了勒·柯布西耶和拉图雷特修道院结缘背后的故事,第一章讲述作者初至拉图雷
不只中国木建筑
赵广超
建筑艺术不应该是建筑学者、建筑历史家、甚至建筑专业者的专利品。所谓建筑设计(architecture)亦不应该像以往的观念,即只有“具有特殊意义的空间或结构”方可视为建筑设计,其他就只是“房子”不值一谈。“特殊”的含义,可解作“最高级”、“非一般”或“不寻常”的物料和技术应用。<br> 《不只中国木建筑》提醒大家毋须在房屋和建筑设计之间画出一条界线,因为最基本的房舍也会包含
重屏
(美)巫鸿
画家挥洒翰墨,手卷随手慢慢展开;雅集的士人聚在园林,正赏玩着竹杖挑起的一幅立轴;帝王在画屏前驻足,随后在屏背题诗一首。对于理解中国绘画来说,这些具体的绘画形式与特定的观赏场合显然十分重要。然而在大多数对这一重要艺术传统的介绍中,这一切还是被忽视了。一幅中国画往往只剩下画心的图像,绘画的物质性消失了,绘画与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紧密联系因而也变得隐晦不明。 本书首次
旅途上的建筑
郭学明
《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讲述了:写建筑的书往往容易被数字和术语扼杀了可读性,也淹没了思想性。这是一本轻松有趣味的书,一本把欧洲建筑写活了的书,一本有着思想深度和艺术品味的书,轻松并不意味着肤浅。作者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辅以精美的图片脉络清晰地阐明了欧洲经典建筑的艺术特征、技术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欧洲建筑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介绍了欧洲建筑艺术、建筑风格、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
北平历史地理
侯仁之
《北平历史地理》是侯仁之1949年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 《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 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
画笔下的城市
评分 7.8分
在艺术家的眼中,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艺术风格。本书26位艺术家使用铅笔、水彩等工具和材料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城市手绘作品。他们将所居住和去过的城市中美好的景象在纸上呈现出来,描绘了不同城市的建筑和景观,使大家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他们的旅途之中,让大家在体验不同地方的文化和迷人景色之余,更能欣赏到这些艺术家所捕捉到的精彩瞬间。
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评分 9.1分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理论著作,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并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文字简要,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