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
刘安志
评分 9.2分
刘安志,1966年生,贵州织金人。1999年获武汉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史、敦煌吐鲁番学,与陈国灿教授共同主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日本卷)》(2005),代表作为《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2011)。
帝国的迷津
赵柏田
评分 7.9分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西潮涌入,新旧知识交汇,古老的中国正向近代转型。时代风云变幻,处在这一时代的知识分子,如林则徐、徐继畬、王韬、容闳、严复、康有为、杨度、李慈铭等人,无不面临政治、人性、知识和爱欲的煎迫与选择。 本书是“赵柏田知识分子系列”第三部。作者摒弃宏大、僵硬的教科书式历史叙事,而是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利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进不了大历史的边角废料,进行了作者所谓
文明史纲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评分 8.2分
当代世界最著名的史学家之一布国代尔独力撰写的一部通史,也是其最后一部被译成中文的重要著作。初版于1962年,初衷是为法国16到18岁的中学生提供一部用全新的史学方法(即年鉴学派方法)编写的教材,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二十五章。第一部分“方明史”着重叙述了有关文明与文化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欧洲以外的文明”分为三个小部分,分别介绍了“伊斯兰与穆斯
史学要论
李守常
评分 6.7分
《史学要论》主要内容简介: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理恺尔特的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今”与“古”、史学与哲学、研究历史的任务、史学要论等。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及《史学要论
文明与野蛮
[美] 罗伯特·路威
评分 8.1分
内容提要: 作为一本著名的人类学著作,本书对人类文明文化史的描绘和阐述可谓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吕叔湘先生之称为“外行内行都能欣赏的科普读物”。它从人最日常的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89个虱子说到法国国王坐在马桶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床,可谓上下古今,无一不谈,又无谈不妙。但本书带给人的不只是有趣而已,读者还能由此认识到“所
张鸣说历史
张鸣
评分 6.0分
这本书是张鸣最新的历史考评文集。张鸣的文字,总能把正史中的乱弹和野史中的真相直观地呈现出来,庄正却不失幽默,真实却不失系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辐射出整个中国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 张鸣对历史有着独到却不偏颇的见解,总能把历史的一隅开拓出来,附上时代的特色和独特的观点,让其再次散发出旖旎的光彩。历史不是一个人的观点,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人性林林总总的交汇总和。《张鸣说
张鸣说历史:角落里的民国
评分 7.0分
本书讲述的主要是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作者选取了与一般史书不同的角度,内容多为与人物或历史事件有关的奇闻趣事。大到军阀与总统,小到茶壶与牙刷,无论话题大小,都被作者信手拈来,为读者讲述了一番不为人知的另类历史,更能引发读者对历史真相的深刻思考。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性的人文情怀关注、解读历史,言语诙谐,妙趣横生,笔触犀利,对历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孙靖国
评分 8.6分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所研究的桑干河流域,其地理位置介于内外长城之间,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域向寒温带半干旱区域过渡,在经济上属于农牧交错地带。由于宜农宜牧,所以在历史时期,中原农耕政权和游牧民族都曾占据本地区。受其经济形态、开发水平和文化类型的影响,桑干河流域不同时期城市选址与分布格局呈现显著差别,对整个流域的开发及环境变迁都产生较大影响。《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以桑干河
大审判
刘统
评分 8.4分
本书为著名军史专家刘统教授的又一部军事力作,全面叙述1946-1949年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942年伦敦成立联合国战争罪行审查委员会开始,叙述日本战争罪行调查的两个阶段以及战犯确认和逮捕的过程;第二部分分10章详细介绍十个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第三部分为五个重要战犯和上海集体审判日军将领案的审判经过;第四部分介绍了四个重要涉外案件的审判;第五部分探
鸦片战争史实考 中国史学史概要
姚薇元
评分 9.0分
本书由姚薇元先生的代表作《鸦片战争史实考》与未曾出版的《中国史学史概要》合刊而成。《鸦片战争史实考》是作者对魏源所著的《道光洋艘征抚记》的全文考证,曾先后由贵阳文通书局、上海新知识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被学术界公认为研究鸦片战争史的重要著作之一。《中国史学史概要》原为作者讲授中国史学史的讲义,由武汉大学图书馆收藏,书中阐述了中国史学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洛克菲勒: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
荣·切尔诺
评分 8.5分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最著名的企业王朝的创建人。这个偶像的本来面目如何,整整三代的历史学家都没有触及。如今,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荣・切尔诺给我们讲述了这位富豪的故事。他用“极其客观和优美的笔法……第一次向我们详尽、公允、深入地展现了这位实业巨子的全貌”。作为一部充满惊人启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该书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位最为扑朔迷离的资本家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昭武遗珍
郎锐
评分 暂无
《昭武遗珍:唐安西都护府地区货币研究/中国公博钱币收藏与鉴赏系列》是一部研究和介绍唐代中亚地区各民族政权所行用货币的专著,为国内首部全方位介绍唐代中亚钱币的历史及种类的专业书籍,书中详细介绍了“中亚丝路方孔钱”的全面释读及近年来中亚考古在钱币方面的新发现和新成果。《昭武遗珍:唐安西都护府地区货币研究/中国公博钱币收藏与鉴赏系列》对国内新兴的丝路钱币研究者、收藏者和爱好者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突厥卷
包文胜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突厥卷》主要论述了兴衰于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位于中国北方的突厥民族历史文化,尤其对突厥的族名、族属来源、汗国内讧、西突厥汗国的形成、圣地“于都斤”、社会结构、官职、分封制、可汗继承制、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以及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等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做了重点考述,并就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老兵口述抗战①
李幺傻
评分 7.2分
作者李幺傻十余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随枣、百团、上高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还原了三大战争的场景,首次披露诸多不广为人知的真相: 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
突厥第二汗国汉文史料编年辑考
吴玉贵
评分 8.9分
《突厥第二汗国汉文史料编年辑考(繁体竖排版)(套装共3册)》主要内容简介:多种来源的史料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古代突厥历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使突厥史的研究避免了史料来源过于单一的缺陷,但是毫无疑问,汉文史料仍然是研究和构建古代突厥历史的最基础和最系统的史料。
中国民族的形成
李济
这是第一部科学研究中国人种学的著作,也是第一部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著作,主要收录了李济先生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次人类学的探索》。论文开篇提出中国民族的形成问题,接着充分利用人体测量、古代典籍等资料作有力的论证。文中对中国人种作了“我群”和“你群”这一民族志的分类。从测量中国人的体质特征入手,由中国历代族姓和筑城的变化归纳出“我群”规模、成分的演变和迁徙,并论述了“你群”的演变和整
太平天国史(全四册)
罗尔纲
评分 7.4分
罗尔纲同志撰写的太平天国史马上要付排了,叫我写篇序文。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出版一部专集祝贺罗尔纲同志八十五岁大寿和从事学术工作六十年,也要我写点东西。两件事都有意义,但我一时无法分头做出两篇文字。现在就合并办理,把想到的话说在一起。 太平天国史是罗尔纲同志精心结撰的新着。观点重加琢磨,材料丰富详细,洋洋百数十万言。发挥一己心得,汇聚众人成果。它不止在著者的研究工作中是带
长安史迹研究
(日本)足立喜六
《长安史迹研究》一书是日本学者足立喜六研究汉唐长安旧迹的一部专著。作者1906年至1910年利用在陕西高等学堂任教之闲暇,对西安附近的历史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汉唐度里程、汉唐帝陵、汉唐长安城及长安附近名胜古迹、道观、寺院、古代碑石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之后,撰成此书。此书配有照片171张,插图38幅。本书为新译本,对当代学者研究古代长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仪礼·丧服》服叙变除图释
徐渊
评分 9.8分
《仪礼》是儒家典籍“九经”之一,《仪礼》十七篇中之《丧服》与其他诸篇体例很不相同,以讨论先秦丧服服叙和服制为主题,文辞简约,内容繁复。本书绘制丧服服叙、变除图(表)共计68幅,每幅图后笔者对《丧服》经、记、传文依图重新做了释文和按语。《图释》可以作为一部阅读《丧服》的讲义或者辅助工具书来使用,帮助读者更深一步理解先秦礼制的内涵,认识繁缛仪节背后所蕴含的“周礼精神”。 徐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刘家和
光绪之死
徐琳玲
评分 7.6分
为何光绪帝遗骸中检测出巨量“砒霜”?光绪比慈禧早死一天,是历史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慈禧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政治舞台,操控政局的?她与恭亲王奕䜣之间是如何互相利用并最终反目? 年仅三岁,顺位较低的小光绪为何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有怎样过人的政治智慧? 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搞的一场闹剧吗?慈禧太后果真是反对改革的
中华文化史(上下)
冯天瑜
评分 9.1分
《中华文化史》(上下第2版)讲述上编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机制,重理论而又多有丰富史料的佐证;下编勾画了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有描述而又不乏精辟议论的概括。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英] 韩素音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这本书的作者用倒叙的手法,以公正的态度,独特的视角把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一生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结构清晰,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为界分为三部。第一部从周恩来出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主要写了周恩来的成长过程。革命道路及与毛泽东的结合;第二部从建国到文革前夕,主要描述了周恩来以“中国的大管家”的身份努力筹划新中国建设的艰难历程;第三部
图说神圣罗马帝国简史
(日) 菊池良生
评分 8.0分
公元962年,教皇为奥托一世加冕,神圣罗马帝国诞生。民众满以为能乐享荣耀与和平,但事与愿违,帝国自有其宿命。八百四十多年后,在拿破仑铁蹄的蹂躏下,帝国终于行将就木。 1806年8月6日,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终于摆脱了枷锁,宣布神圣罗马帝国不复存在。 伏尔泰是这么形容神圣罗马帝国的:“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事实真如他所形容的这么不堪么?帝国究竟是
最恨生在帝王家
纳兰秋
评分 6.2分
本书稿讲述了历史上的另类受害者——权谋者的故事,他们可能是帝王,可能是将相,他们权倾天下,视人命为草芥,但无一例外的,他们没有得到善终。作者紧紧抓住非正常死亡这一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感慨人物的无常命运。
世界体系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这是一批主要学者们对一个重要题目发表挑战性文章的一本第一流集子。所有对资本主义发展和极长期历史变化感兴趣的人们必须对此关注。本书应当广泛阅读和讨论,了解新的世界史人类中心理论的关键读物。 本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全世界上下5000年竞争、霸权、资本积累的过程。作者试图建立一个中心 --- 外围结构的模型,以此来解释霸权转移,说明世界体系的存在及变化。读者对象:社会学、
另一种古史
[美] 杨晓能
作者跨越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美术史四大学科,在探索青铜纹饰、图形文字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介于文字和装饰图案之间的“图像铭文”,继而讨论了三者的演化与古代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礼仪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书并非一部以年代、地域或文化编排的通史,也不是一本仅仅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铭文和纹饰的专著。作者不厌其烦地全面梳理考古发现、视觉艺术实例、铭刻资料和文献信息,并对一些重大课
从士族到绅族
周扬波
本书系浙江省文化工程项目成果,将纳入“名门望族”系列丛书。本书对吴兴沈氏赵氏(唐后)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文化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地域文化意义。 周扬波,1976年生,浙江江山人。治学方向为宋史及中国古代社会史。历任报人、博物馆研究人员、机关秘书,2005年于浙江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已著有专著《宋代士绅结社研究》1部,在《文献》、《文学
隋唐长安
荣新江
出版说明 本丛书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 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
“贼”“民”之间
黄志繁
本书试图通过重构12—18世纪长达六百年间赣南山区的地方动乱与社会变迁历史,展现中国历史上地方动乱及其引起社会变迁之图景,以加深对中国历史上“动乱”的理解,重新思考中国传统社会变迁的历史与逻辑。 目录: 丛书总序 走向历史现场 陈春声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范式转换:地方动乱与传统社会变迁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