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的封面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卡爾・波普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时间

2020-03-31

ISBN

9789864778126

评分

★★★★★

标签

政治

内容简介

真相已死,民粹當道!

在這貌似自由開放的年代,

我們是否已在渴望封閉社會的回歸?

——「極權主義對於文明的反叛,和民主文明本身一樣源遠流長 。」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是理解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卡爾・波普(Karl Popper, 1902-1994)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1937年,他為逃避納粹迫害,移民紐西蘭,1946年二次大戰結束後遷居英國。

波普原本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科學哲學,但從1938年開始直到冷戰結束,他將關注轉至政治哲學,尤其著眼於如何對治、批判納粹德國、蘇維埃主義等極權思想,《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1945年出版後,旋即轟動西方學界,也奠立了波普無論在左派或右派都屹立不搖的劃時代地位。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分別為「柏拉圖的符咒」及「預言的高潮:黑格爾、馬克思及其餘波」。在書中,波普批判了三位西方傳統中的思想巨人──柏拉圖、黑格爾與馬克思。波普認為他們的思想構成了當代極權主義的起源,也是20世紀種種暴行的基礎;黑格爾、馬克思的歷史定論主義,更否定了人們改變與做出選擇的可能性。

波普主張:理想的社會,應是一個以建立在自由討論與理性批評之上的開放社會(open society),而開放社會的敵人,即是不容異見的獨裁專制,以及伴隨暴力手段的烏托邦理想。波普認為開放社會有兩項特徵:第一是自由討論與理性批評:開放社會雖然表面上呈現不安定,但這種不安是來自於它必須暴露於理性的批判討論中;獨裁專制或烏托邦等封閉社會雖然穩定,卻常陷於一種靜態的僵化。其次,社會制度的存在應該是為了保障自由,保護窮人與弱者。因此波普強調社會改革中「政治制度」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比起「該由『誰』來統治?」波普認為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統治?」並發展出一套「細部社會工程學」(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主張採取溫和步驟,以漸進方式改革社會制度的缺陷。「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只是一個虛擬的理想,社會所要積極進行的應該是「將痛苦減至最小」(minimize suffering)的制度改革工作。

波普主張:理想的社會,應是一個建立在自由討論與理性批評之上的開放社會,而開放社會的敵人,即是不容異見的獨裁專制,以及伴隨暴力手段的烏托邦理想。後者甚至可能毀滅人類文明,重返極權的部落主義。他也強調:開放社會的敵人,同樣會打著「開放」旗幟,而行專制之實。只有清晰分辨這種虛偽,肯定理性與自由,才能在政治、社會制度以及種種問題上,求得實際合理的根本解決,並創造出更理想的未來。

本書最初於1945年出版,台灣最早的版本則於1984年由桂冠圖書公司出版。自出版以來,《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經歷數次修訂增補,影響力始終不衰。2013年,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以一卷本的形式將其重新出版,並加上了新的導讀與宮布利希(E. H. Gombrich)的回憶文字。本次的校訂即是以這個版本為主。2015年,美國現代圖書公司(Modern Library)將《開放社會及其敵人》選為20世紀的百大非虛構作品(100 best non-fiction)之一。漫長的70年過去了,波普當年所抨擊的極權政體並未消失,民主、自由與理性卻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動搖與威脅。或許正是這樣的原因,促使人們必須重新回望這些理想的原初起點,從中激發新的動力,而這也正是經典必須持續存在的原因。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先读了上,主要是怼柏拉图,在各种作品中寻找柏拉图支持级权主义的语句,附录是真的有点长,没有读完,时代造就了这部作品,下部读了再重新编辑
哲学的问题可能还在于总想着一劳永逸的解决阶段性问题,这样的话历史的预言总会有懈可击。波普批判的逻辑再严密,也没法要求科学方法统治由很多不理性的人构成的社会学,而且“假设-验证-批判”同样可以泛滥到无关要旨。开放社会这设想是明灯,但就像青出于蓝的索罗斯说的,错觉往往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毕竟两大本书才能讲明白的道理,还想让多数人耐心接受,这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多少也反映出对科学的无限可能的迷信
波普就像思想史上的侦探,一步步揭开历史定论主义如何导致极权主义的历程,分析乌托邦工程学与细部工程学的不同,并从哲学理论上反驳马克思学说,提出自己对制度主义与人治主义对立的解决办法。按照他对开放社会的标准,我们一条也不符合。摸着石头过河不就是细部工程学吗?一哂。
台版翻译得挺好
没读,只看了其中两个摘抄的章节,或许是翻译的原因,整个句子读下来拉杂又没逻辑,整段读下来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也许可以用两句话说明白的事情作者却写了一堆,越多越不着边际,所以很佩服那些能读完这些书的人并且装作已经读懂了的样子。
不敢苟同。
如果让小孩只读一本书,那就是这本了。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