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曼社會系統理論導引

盧曼社會系統理論導引

克內爾(Georg Kneer)

出版时间

1998-01-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8.30MB

评分

★★★★★
内容简介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卢曼已经使“系统理论”成为德国社会学理论的新典范。但是其影响范围是跨学科的,哲学、心理学、 心理治疗、政治学、艺术、教育、法学、新闻传播等学科不断地引用他的作品。其理论魅力就在于,透过更抽象的、精简的进路来翻写其它的理论及经验研究的成果。封一般学者或学术工作者来说, 要达到这样的理论运用,是要付出相当的心力,因局卢曼使用了极为复杂的专业术语来控制住理论的抽象度。为了减轻入门的困难, 能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对系统理洽有一各概略的掌握,作者出版了这本导读。《盧曼社會系統理論導引》主要分成四大部份:1.一般的系统理论,2.关于社会系统的理论,3.关于全社会的理论,4.对于今日社会的诊断。

用户评论
头秃而透彻,痛苦到顿悟。前半部分难读,我读三句揪一次头发,后半部分好读很流畅。卢曼绝对是二十世纪最深邃的社会学家之一!这还只是导读。
入门必备
强的,乡下人没见过把系统论用到这种程度的。。之前只看过温伯格导引、科普、管理成功学,也就只能走到书所到的地方,最后一本更是垃圾。。思路很有趣,虽然对个体没啥具体用处?更多是认识论上的。怎么观察到潜在的结构和等同功能呢?不断的实例吗。很有启发!
精读了前三章,对卢曼社会理论的基础概念条分缕析,适合入门。
5.6---5.19 除去5.17休息日 耗时64小时 每个章节粗细渐进三四遍 体系性强,逻辑紧密,读起来很酣畅!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核心即是将控制论、形式逻辑、计算理论等内容社会学化(自创生、二阶控制论与「系统」、复杂性与「意义」、图灵机与「观察」、吸引子与系统内的「固定点」),即便不考虑其理论与社会学传统的关系,仅「挪用」控制论等内容来整合诸多当代社会理论的过程便极具「理论趣味」。与过去想象差距略大的是,系统理论虽则「系统」,却并不保守,甚至可能具有悲剧美学意义:与哈贝马斯寻求着心灵沟通的人不同,卢曼的人的意识始终是封闭的,系统将沟通简化为告知并指认到每个人之上以维持自身,而个体只能依靠在自己的「观察」猜测沟通的结果,恰似Peters所述「对空言说」,不过「幽灵们不会受饿,而我们也不会灭绝」。目前汉语学界对卢曼的研究集中在法社会学,希望能有更加全方位地对卢曼理论的讨论。#一本书圈粉# @2018-10-04 15:45:31
可能我没读懂,现在感觉书里内容比较浅
匆匆读过
#一本书圈粉# 即使不考虑卢曼的理论与社会学传统脉络的关系,单就其将控制论、哲学人类学、生物学等论题社会学化这点来说,便极具理论趣味。 毋宁说卢曼的理论具有一种悲观主义式美学的色彩,在他那里,「人」甚至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而是影响社会系统的一个「环境」。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只能通过在「沟通」中「观察」以去猜测。虽说卢曼的「二阶观察」与尼采的「视角」很相似,但尼采恰恰是反悲观主义的。在尼采那里,人应该直面无意义的荒谬,去「成为你自己」。与哈贝马斯坚信人们可以通过沟通与相互理解来达到共识不同,卢曼直言相互理解只能让人们坐在一起,差异无从消弭。世界是一个多中心的脉络,而卢曼早已与共识性的相互理解之类的梦想保持距离。
挽救了我的毕业论文🙏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