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 英]斯蒂文.朗西曼

出版时间

2018-05-3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5.26MB

评分

★★★★★
内容简介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累计重印达18次之多。本次出版,从正文、附录到索引、原注,均忠实于原作。

斯蒂文• 朗西曼(Sir James Cochran Stevenson Runciman CH,1903-2000),英国著名拜占庭史、中世纪史专家。他出生于贵族世家,精通多种语言(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俄语、保加利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 叙利亚语、希伯来语、格鲁吉亚语)。自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周游列国,于多所大学任教,尤其在拜占庭历史及十字军史方面颇有造诣。1965年,《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迅速成为该领域经典之作,近半世纪以来,备受推崇,至2008年,原版已重印十八次。生动谨严,繁姿庄重,并存一书。

目录
序言
译序
前言
第一章 帝国迟暮
第二章 奥斯曼崛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上学时候的教科书
记得当时一天就看完了,朗西曼爵士的这本书放到现在也是描述1453年5月323日君堡被攻陷的佳作。里面有详细扎实的考证,而且还配了不少图。回头我再翻看翻看
后面非常多的译者注释,感觉翻译真的是花了好多精力认认真真的搞了这个项目。本篇内容虽然只有不到两百页,可是从基督教分裂,土耳其帝国崛起的背景,到战斗结束之后每个幸存者耳钉结局。从陆上城墙的布防到海上金角湾失守每个细节都有讲到。最后还探讨了君士坦丁堡沦陷的必然性,算是一本深入浅出挺不错的历史读物了。下次争取带着每一个译注再看一遍。
三月看的。算不上科普读物,没有相关地理和历史的了解读起来挺吃力的,没有荡气回肠越荡起伏,要是都能以5月29日那一天的描写去写整本书就好了。
为了跟克劳利/陆大鹏的那本做区别,建议郎西曼/马千这本改名《1453精罗泪目》,克劳利/陆大鹏那本改名《1453精土狂喜》
5.5
脉络不是很清晰,但1453年那场攻城战本身魅力加成太大了,人类史上最精彩的战争之一,深刻影响欧亚大陆,结束漫长的中世纪,改变了众多国家形态和宗教发展。朗西曼爵士满足我对历史学家的所有幻想,出身贵族,学富五车,周游世界见多识广,品味高雅,活了正好接近一整个世纪,说他是精罗倒也不为过。
尽管列举了参考资料,但本书主要还是历史叙事而无相关考据内容。主要分成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历史大背景、奥斯陆人的进攻与遭遇的抵抗、陷落后欧洲各国的反应与后果(包括西方各国又一次不了了之的十字军东征,东方基督教国家的逐一陷落及俄国作为唯一独立的东正教国家对罗马帝国的继承)三个部分。试图回答何以周边各国未对君士坦丁堡施予援手,固若金汤的城堡何以在两个多月内便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有何实际影响等三个问题。在处理背景时从拜占庭的衰退与土耳其的扩张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叙述避免了单一视角带来的价值倾向,对危难时刻拒统派的顽固也表现出理解,但是由于没有给出相应的欧洲地图导致部分内容难以理解。有关攻城的详细介绍颇为有趣,尤其是陆上行舟、挖地道与巨型火炮。本书对了解天主教与东正教的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颇有价值
作者所讲述的,不仅仅是动人心弦的故事,它们更是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画卷。
听读,这种历史人物不是很熟悉的,还是看书更加容易。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