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女

恶女

[加拿大] 彼得·佛伦斯基

出版时间

2018-07-01

ISBN

9787569922851

评分

★★★★★
内容简介

1、 畅销欧美的犯罪心理学权威著作《理智向左,疯狂向右》作者彼得•佛伦斯基代表作,全面揭秘骇人听闻的女性连环杀手罪案现场。

2、 “看似无害”的女性为何成为杀人如麻的恶魔?喝人血、下毒、活埋抛尸、性虐、扒人皮……没有她们不敢做的毒辣手段。作者深入研究、采访、记录女杀人狂的人生最后一刻。

3、 美国史上最出名的女杀人狂因为媒体疯狂报道而红遍全国;杀了十余人的女性瘾杀人犯保释出狱,出书再婚;没有被判死刑的她们,生活又将有怎样的变化?

4、 内附几十张书中所录的女性杀人犯照片资料,精选自《犯罪历史档案》。

5、 作者特别为中文版写序,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女性连环杀人狂案件。

《恶女》是美国著名犯罪学专家、FBI特聘顾问彼得•佛伦斯基继《理智在左,疯狂在右》后的代表作。这次,他将视线转向臭名昭著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又神秘莫测的女性连环杀手。

有史可查最早的女性连环杀手是谁?被美国媒体疯狂报道的妓女杀人狂为什么成为了热门电影、畅销书的主角?家庭幸福的乖乖女为什么心甘情愿成为男友奸杀年轻女性的同伙?训练有素的女护士为什么可以淡定地将毒药注射进儿童体内?纳粹集中营的女魔头为什么痴迷于活扒人皮做艺术品?

彼得•佛伦斯基延续了广受好评的前作写作风格,从心理学分析,极其详尽地描写了众多不同犯罪类型的女性连环杀手,时间跨度极大,文笔生动耐读,《恶女》出版后,在欧美引起热议,成为了公认的关于女性连环杀手研究的权威之作。

彼得·佛伦斯基(Peter Vronsky),加拿大著名犯罪学专家、FBI特聘顾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犯罪学博士,电影制作人。1956年生于加拿大,曾任记者、作家、纪录片制片人。他拍摄的纪录片作品曾在PBS、探索频道、CNN等电视台播出。为调查连环杀手,他走遍北美和欧洲查阅资料,并得到美国和加拿大警察局的帮助,获得珍贵的卷宗档案。除《恶女》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理智向左,疯狂向右:连环杀手的怪诞行为学》一书。

目录
引言 斯巴达克斯主义系列案件
女性攻击的政治主张
第一部分 女性连环杀手的病理心理及简要历史
第一章 女魔头的本质
女魔头的病理心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到70%+后,不适感达到了顶点。放弃了。感觉大部分都是案例的堆砌,并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著作(?)。感慨一下,当父母真的需要考试,而且需要时不时地抽查。。。
激进女权主义者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血债累累的女魔头们充当热心的辩护士,这一行为违背了女权主义的初衷——追求性别平等。既然女性有权接受教育、选择职业、自由决定婚姻状况,她们也可能和男性一样,丧失同理心、享受凃血之宴、用无辜的生命饲喂内心的恶龙。囿于刻板印象,将女性不加甄别地归类为反抗男性霸权的悲剧女英雄(女性连环杀手有被性侵经历的不在少数),于社会无益,反而更容易助长犯罪的成功率(受害人通常会对女性放松警惕)。女性不可能是连环杀手——这一武断的结论是反常识、反人性的,让人心生疑窦,这些指手画脚的女权主义者究竟是在不预设立场抒发己见,还是踩在白骨上吐沫横飞地即兴演讲追逐镁光灯?万分同意作者的搁笔感言,分析展示不是寻求刺激,是为了在某个魔鬼展翼的结点叫停暴行的孵化。
3.5吧,亦是游离在学术和大众之间的一本书,但了解了很多故事,展现模糊的分类,暧昧的动机,性别想象的颠覆,甚有意思
对于女性主义的批评犯了低级的以偏概全的逻辑,除了研究犯罪心理学,作者可能还是沙猪联盟优秀成员之一呢。
太黄暴了…………
故事书
这本书的观点很恶心,只是希望它能作为男性视角的性别研究的开始,别的,就算了。
看着太别扭太难受了,一方面是故事本身,一方面是作者的分析,打着人性的旗帜厌女啊。艾琳的故事里,作者花了很大篇幅攻击女权主义者,反驳“女性不可能成为连环杀手,连环杀手多是白人流浪汉男性”的观点,说的是“每个男性连环杀手都有一个骇人听闻的母亲”。真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呢。看到艾琳的照片,还是觉得好难受////全书最令人不适的地方是讲述杀害的细节,而那些发生在与男性一起作案的女性 的篇章里,也就是说,这些事情还是男的干的。比如如何搭讪、凌辱和杀害,甚至录像带的记录,最病态、可怖的东西,全是男性干的。作者说,女性杀手比男性更致命,因为女性直截了当地杀戮,但是男性在意的是过程的快感,有些受害者有从被凌辱、各种手段中逃脱的可能。大概能理解女性杀手的致死率更高?但是这样的逻辑真的很没有人性啊…
if you look for academic studies, then just do not squander your time on this book:)
没读过那么难看的书,第一次阅读一本书希望作者死掉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