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的封面

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

[澳]比尔·阿希克洛夫特

出版时间

2020-12-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8.8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爱德华•萨义德最著名的身份,也许是里程碑式的研究《东方学》的作者。这《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改变了批判理论的面貌,塑造了新兴的后殖民研究领域。萨义德也因他引起争议的,关于巴勒斯坦政治局势的新闻写作而著名。

着眼于萨义德的学术研究和新闻写作,《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考察了萨义德的核心观念,包括:

○“在世性”、“业余主义”、“世俗批评”、“认属”和“对位阅读”的意义

●文本与批评家在“世界”中的位置

○知识、权力与对“他者”的建构

●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联

○流亡、认同与巴勒斯坦困境

●萨义德的晚期作品与风格

新版全面更新和修订了这本广受欢迎的导读作品的内容,适合初次接触萨义德著作的读者和已经熟悉这位重要理论家的作品的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将把萨义德的重要著作分为一系列“关键思想”,这些驱动萨义德的问题会在他的作品的多个方面反复出现,类似地,也会在《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的多个章节中反复出现。

开头的两章是关于在世性的章节:首先是关于文本的;其次是关于批评家的。也许,爱德华•萨义德的文化分析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于,尽管后结构主义主导了整个西方知识界,但他还是坚持对文本物质地处于世界的方式持一种坚定的、不时髦的看法。

第3章将讨论“东方学”,这是萨义德很可能最为世人所知的那个概念和那《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东方学展示了权力是如何在知识中运作的:西方“认识”东方的过程,一直是它对东方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

第4章将讨论《文化与帝国主义》,这部作品是帝国主义文本的在世性这个观念的延续。关于西方的文化生产,至关重要的是在这些文化产品中呈现帝国主义的政治现实的微妙方式。《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也重述了萨义德最喜欢的那个主题:对于帝国主义的支配,后殖民世界应该作何反应?

第5章将回到巴勒斯坦问题。这看起来是一个独特的旨趣,以一组自洽的,与萨义德的文化理论脱离的评论和分析为代表,但事实上,这个问题持续地折射在萨义德的所有作品之中。萨义德的写作全面地展示了在何种程度上,当代西方世界中对伊斯兰的再现复制了19世纪东方学家建构东方的那些方式。巴勒斯坦问题还引出了萨义德理论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知识分子的角色。

第6章将思考萨义德晚期作品的旨趣与风格。萨义德在晚年生产的那些作品、在他身后出版的那两部作品,看起来也肯定了作家和音乐家身上那种让他如此着迷的“晚期风格”。和贝多芬,及许多他考察的作家与艺术家一样,他最后的作品也不是以某种对辉煌事业的“平静的总结”,而是以一种活力的迸发为特征的,这股力量驱使着他同时向多个方向进发,考察过去以寻找通往未来的道路。“逆流而上”是最能总结这种风格的表述。

《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的最后一章将分析他在批评理论领域的影响,特别是他的作品在后殖民文学与理论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作者简介-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语、媒体和表演艺术学院荣休教授,现任香港大学英语系讲席教授。

帕尔•阿卢瓦利亚,曾任南澳大利亚大学副校长(分管教育、艺术与社会科学)和后殖民研究中心主任,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副校长(分管研究与创新),现任南太平洋大学校长。

-译者简介-

王立秋,云南弥勒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博士,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目录
目录
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导读书?
中译本前言
丛书编者前言
为什么是萨义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更适合作为思想传记读物,立场偏向萨义德。译者翻译严重扣分
重大导读,我的快乐老家。简单清晰到总能给我一种我已经搞明白这些思想家在说啥的错觉。感觉萨义德像个斗士。另外发现好多理论都在描述基于理论家本人生存经验视角切口下,意义在线性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被生成的现象,然后再根据此生成的经验在更大的文本语境下做出关于意义的升级批判。这样想问题确实新鲜,但是只要杂糅他者理论就会出现混乱,可是不引用就意味着陈述者面临着一种类似于自己编字典的工作。引用理论多多少少在建筑自己的体系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文本结构的背反,内在意义的互斥。只能想到这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这块真的逃不掉了,还是得看。
梳理得很清楚!看完《东方学》再看有恍然大悟为什么举这些例子
这本书不仅梳理了萨义德最主要的思想成就,同时令人欣喜地适当兼顾了他系念终身的“在世性”的物质内容。正如被符号化的“东方”,作为一名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萨义德,被误解一样是他无法逃脱的命运。放在当下语境中,后殖民之于我们最有价值和有潜力的部分,或许既不是加深对帝国话语构成的深入,也不是所谓历史重索的再发现,而是精神殖民“内嵌”于此方的“自觉”。
拜德雅的“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做得是确实好,大部分都买了读过一遍,相比更有名的牛津通识那样蜻蜓点水,这套书干货浓度相对更高一些,虽名为导读,但梳理简练却不简浅,对学术源流的介绍扼要,后面列出的进阶阅读书目也有助于感兴趣者进一步研究,拿来给人文学科的学生当做辅助教材或课外读物不也比现在国内一统江山又红又专又厚又臭的“马工程”厕纸强上百倍?国内过去太缺乏这种靠谱的导读了,至少在哲学领域直接读原著不仅效率低成本高,对于初学者来说甚至极易走火入魔,反而像这个导读系列不仅能快速了解理论背景和避免断章取义,一些比如这部《导读萨义德》里面还尤为难得地列出了同时代或后世不同人对《东方学》的各种批判,这种批判视角对于国内长期盛行对思想家盲目崇拜之风实在不失匡扶之效。
在世性。
“没有哪个种族垄断了美、智力或力量,在胜利的结点有一个地方容得下所有人”。
这本写的相当清楚。从在世性起手,梳理赛义德的文本,分三类,东方学和帝国主义文化、巴勒斯坦与晚期风。 后殖民指殖民开始之后而不是殖民结束之后,因为“帝国与被支配社会之间的文化斗争一直持续到了当下。”(17) 晚期文本他对“开端”的注意和回返“人文主义”,和其他理论家的“回归”可以做个比较,我觉得作者写的很好。
颇清晰。萨义德=毕生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