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电影的封面

论电影

[法] 阿兰·巴迪欧

出版时间

2020-01-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0.16GB

评分

★★★★★
内容简介

对阿兰·巴迪欧来说,电影是一种教育,一种生活的艺术,以及一种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写了三十多篇论述电影的文章,提供了哲学家看电影的一种视角与解释方式。从具有现代性的导演,如茂瑙、安东尼奥尼、塔蒂、戈达尔,到美国当代电影,如《黑客帝国》《木兰花》《完美的世界》,《论电影》涉及各种电影的风格,为读者呈现了过去五十年来电影发展的多样路径。

目录
巴迪欧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代译序) / 1
前言电影是一种思想,其作品就是现实 / 1
1电影给我的馈赠
——阿兰·巴迪欧访谈 / 1
2论电影文化 / 2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第一本校对的书,终于付梓。Ko桑在我之后又精校了一遍。研究生三年级到现在,倏忽瞬间,也三年。
巴迪欧最开始令我惊异地是对[广袤空间]与[密闭空间]的辨证,如西部片里,地平线上的个体象征着个人问题与宏大伦理冲突的关系。他引用德勒兹《运动-影像》“我们可以用电影的理念来制造概念”的观点,将電影视为对[世界真理的感性配置]。 他是政治哲学起家,后来说出“電影是政治学的再现”也就不唐突了,他亦启发我:電影在思想中不是通过[看]来创建主题,而是通过[看过]。电影是一种关于无尽过往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过往]因[经过]才存在。[电影是一种拜访]。 一部伟大的電影总是让它自身变得有某种英雄色彩。他建议我们用[公理性判断]来对待電影,像他在《電影作为哲学实验》里写電影的矛盾关系,即在艺术与大众、贵族与民主、创造与复兴、创新与普通趣味等异质术语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哲学会对電影产生兴趣。
某种意义上最糟糕的评论。为什么要这么谈电影?难道就不存在另一条路,更加直接,更加感性?《魂断威尼斯》开场展示了“主观静止”的理念,《诺斯费拉图》死亡国君登场的一系列镜头向我们展示了某物逼近的理念,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关心理念?如果不是“生活对快乐且不牢靠时光所做出的承诺和逃避”……为什么要自我欺骗?为什么不画真正的奥林匹亚?
巴迪欧所定义的哲学的前提“数元、诗、政治创造和爱”同样是其电影论述的关键词,《木兰花》为何“每一部分都必须被强化”?因为“哲学是对诸多真理的把握”。电影为何可以是一种“哲学实验”?因为“哲学是对断裂的思考”,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让连续与非连续同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阿巴斯和巴迪欧是同一种思索“电影虚假运动”的思想家,“局部运动是假的,因为它只不过是影像减法的结果”。
当然作为一位站队马克思的左翼思想家要抛弃思想中的战斗性是不可能的,但也要说当站在一个纯粹影迷立场,巴丢所建构的电影评述往往才是最迷人的部分。
笔记已记录第一遍+想记东西太多 事实证明:贪多最后的结果就是厌恶 我应该努力学习舍与得、是与非的重要性 我想这对我会是很有帮助的! 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
7。其实看不太懂,哲学家的文字让人晕乎乎的…/有些观点很赞同:“电影开启了所有艺术;它削弱了其他艺术中贵族的、复杂的、复合的纬度。” “第七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因为它实际上是其他六种艺术的民主化。”电影不仅仅是用来了解世界和他者的一种途径,也是连通其他六大艺术的一个中心枢纽。/待重看。
不成体系。
翻译一股怪味
我不敢相信这本书的短评里居然没有人说翻译糟透了。本来就倾向于个人口碎片式和口语化/标语化的巴迪欧,经过翻译以后居然连基本的语法正确都保证不了,时常要在一句话里努力地寻找主语,或者最后发现没有宾语。//比起对于个体电影的论述,更喜欢对于电影本体的论述。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