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的封面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

奥里尔•斯坦因

出版时间

2008-07-3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5.06MB

评分

★★★★★

标签

旅行

内容简介

斯坦因在1900—1901、1906—1908、1913—1915年先后三次到中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第四次探险因中国学术界的抵制和反对而夭折,最后他综合前三次探险写了一本《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的通俗著作。书中事实叙述简洁而重点突出,对于中亚历史上各种问题的解读与评述也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因此,《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是我们了解西域以及20世纪中国西部探险情况不可多得佳作。

------------------

简要目录

中译本序言

作者序言

第一章 鸟瞰亚洲腹地

第二章 中国经营西域以及各种文明在中亚的接触

第三章 翻越兴都库什山前往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

第四章 沙漠遗址的首次发掘

第五章 尼雅遗址的考古发现

第六章 重返尼雅遗址、探察安迪尔遗址

第七章 米兰遗址

第八章 古楼兰的探险考察

第九章 沿古道穿越罗布泊

第十章 发现古代边防线

第十一章 长城沿线的考古发现

第十二章 千佛洞石窟寺

第十三章 发现藏经洞

第十四章 得自千佛洞的佛教绘画

第十五章 南山山脉中的探险考察

第十六章 从额济纳河到天山

第十七章 考察吐鲁番的古代遗迹

第十八章 从库鲁克塔格山到喀什

第十九章 从喀什到阿尔楚尔帕米尔

第二十章 考察阿姆河上游

第二十一章 从罗申到撒马尔罕

译词对照表

目录
中译本序言
作者序言
第一章 鸟瞰亚洲腹地
第二章 中国经营西域以及各种文明在中亚的接触
第三章 翻越兴都库什山前往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最后几章,别字不少
斯坦因是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考古,当时国内有哪个专家能干同样的事。他带回去的文物被正儿八经的用来研究做学问,王道士上交的文物被各路妖魔鬼怪祸祸。前几年还有人为了政绩经济利益要把敦煌并入大旅游区祸祸(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
上世纪初的考古笔记,一些古城的消失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动乱导致有效灌溉不能维持,绿洲荒弃;王道士那段看了还是很心痛;以及洛山太美了
当他说中亚曾经出现在儿时的梦中时,一切就已得到解释
作者在的旅途更多类似夺宝奇兵的传奇故事。而非后世认可的“文物挖掘”。在深入西域过程中客服的种种艰难险阻彰显了维多利亚人的坚毅,而对待哈喇和尼堪时的随机应变则反映出了英帝国通过大博弈而积攒的丰富探险技巧和经验。在当时,这类探险活动的目的往往在于寻宝和提供有价值的地理/风土人情信息,前者可以让探险家收获学术界的巨大声望,后者则能让伊得到白厅或军方的青睐,再不济也能通过出版自家的旅行笔记赚会探险成本。斯坦因在西域的旅程是幸运的,基本圆满了完成了上述所有三个目的,自家不仅名利双收,更在某种意义上开辟了对敦煌学研究的序幕。其影响之大,以至于百年后的今日,依然会为后世中亚/内亚研究者提起。然而,斯坦因更大的影响,可能还是在于为s正在成形的文化民族主义提供了文物证明上,为“盛唐风物”定了调,在此就不展开了
研究丝绸之路,绕不开斯坦因。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版本非常不错,排版舒适,图片精美,翻译接地气,难得的佳作。
第一次有想要交换的人生。
一本让更多西方人东进的冒险指引书,一本让国人情感复杂的文明探究书,一本活成了理财产品的绝版书
放弃《西域考古记》后,买来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另一个版本,即这本书,由于正版价格太高,只能买影印版,相比而言,语句翻译好了很多,更符合现在的表述习惯,但还是有不少错别字(所以给了四星)。希望广西师大早日再版,我好买正版再读。
手持地图,边看边画,地图上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帕米尔向东的南疆不再只是广袤无垠的沙漠和绿洲。读过这本书后,五味杂陈。因为斯坦因考究西域过程中的坚持,因为这一路上被风沙掩埋的遗址和消失匿迹的文明,因为这里辉煌多时的文化终究成为过往,因为斯坦因把文物们移送海外、找宝人的盗墓行为、王道士和当时政府对于文物保护的松懈,更因为自家没重视和保护好家里的宝贝等等。 说不清的事情太多了。过往的厚重,终究成为历史。被移送到大英博物馆的文物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深深烙印其中。持有不代表拥有。不遗忘、去传承,它们会在远方与我们共鸣。(中图K872.4/S709)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