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城以来

自建城以来

【古罗马】提图斯·李维 著

出版时间

2009-11-01

ISBN

9787562035787

评分

★★★★★
内容简介

《自建城以来(第1到10卷选段)》内容简介:尼布尔(Niebuhr)认为,在联盟和自治市的逻辑之间存在着实质的延续性。蒙森,这位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最主要的理论家在当代学说中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李维的作品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他将论据给与了尼布尔的观点。自治市并不是放弃了联盟的逻辑,而是联盟逻辑向前的质的跳跃。决定性的时刻是拉丁联盟转变为一系列的罗马自治市。面对这种转变的困难[明显地表现在战争冲突中,大约两个半世纪之后,我们可以在类似的联盟的意大利城市转变为同样的自治市的过程中又出现这个问题:社会战争(bellum sociale)],拉丁联盟提出的要求(公元前340年)是意义深远的:形成一个人民、一个国家[unum populum,unam rem publicam fieri:《自建城以来(第1到10卷选段)》8,5(5)],而罗马人对此的回应是自治市的革新,它能够将人民的统一性、罗马共和国同自治市制度的共和国的人民的多元性连接起来。

李维 (T. Titus 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 古代罗马历史学家。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塔维乌姆(今帕多瓦)。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后移居罗马,与奥古斯都过从甚密。公元17年在帕塔维翁逝世。

李维著述丰富,但流传下来的只有《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一书。他用40年左右时间写成的这部罗马史巨著,共142卷,记述自传说中的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至公元前 9年的史事:1~10卷记述公元前293年以前的事件,21~45卷记述公元前218~前167年的事件。其中 11~20卷和46~142卷已佚。另有后人所作全书各卷的简短摘要传世。

李维撰史的目的在于歌颂罗马的伟大和祖先的业绩,寓道德说教于叙史之中。作品文笔生动流畅,结构安排巧妙,对细节的描写富于戏剧性。但由于缺乏古代罗马典章制度和军事方面的知识,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往往袭用前人特别是公元前1世纪...

用户评论
这本比21-30略好,但也没好到哪里去…主要是因为前六卷确实没啥可选的,连续性好一些了……300BCE以前的东西自己下过点功夫,这本的选段相对来说好一些,而且重在公法政制建设领域,所以比较好读。但是问题和21-30差不多,而且偶尔丢半句话没翻译……
王焕生先生在翻译人名上一以贯之地采用拉丁文的古典式发音,而非教会式发音,更不是意大利语发音,必须赞,值得国内罗马法学界学习。一处笔误:第167页一整页把所有的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Appius Claudius)都打成了“阿皮鸟斯•克劳迪鸟斯”,这一定是笔误,要不然这只鸟要飞出来啄人了😂😂
拉丁文中文双语逐句对照好评 还是有全卷全译本就完美了 这个时候就希望自己当时好好学拉丁文QAQ
准备慢慢的读,读了前六卷了,断断续续,对于罗马史都不明白的我,实在是登天难事,因此我放弃啦😄。
只可惜佳作总是不能全本保存下来
【2022读完第52本】真的不知道这样的选本有何意义,连续性非常差,根本搞不明白上下文,还是应该系统性地读原作。(然而李维的原作也是够无聊的,我到第六卷还是放弃了)这个选本的翻译也问题不小,比如bellum sociale"同盟者战争”反复被翻成“社会战争”真的是不知所谓。法学系的来翻史学著作,出这些问题是难免的,但翻译这个破碎选本的意义又何在呢?原书-选本-译本,6分-5分-4分……
这些选段都很有代表性,如果能看完所有选段也应明白全书大体内容了。期待全译本
对于我来说,但愿每位读者都能认真注意这样一些问题:当时有过怎样的生活,怎样的风尚,不管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国家是依靠哪些人和以怎样的方式产生和变强大的,然后随着国家纲纪的逐渐下滑,社会风尚首先可以说逐渐败坏,然后是愈来愈衰微,终于开始倾覆,而后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既忍受不了我们自己的过失,也忍受不了所采取的救治措施。不过不管怎么说,或者是对所从事的事情的热情蒙蔽了我,或者是确实从未有过哪个国家更伟大、更虔诚,更富有良好的范例,以至于贪婪和奢靡才如此晚地一直未能渗入那个社会,清贫和节俭在那里能如此长久地才不再受到那么巨大的推崇。确实是财富愈少,贪欲愈少;只是不久前财富才带来贪婪,泛滥的逸乐带来欲望,为了奢靡和纵欲而不惜损害和毁灭一切。
补记,这个译本都十年了,应该增订重版吧,只有期待一家慧眼识珠的出版社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