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破碎之处:格奥尔格诗选》内容简介:格奥尔格作为一个极其“另类”的德语诗人,一直被重重迷雾遮罩着。海德格尔曾选取格奥尔格的作品加以阐发,旨在演绎其存在哲学。《词语的破碎之处:格奥尔格诗选》选译了格奥尔格各个时期的200余首诗作及一组散文,并辅以4篇评论和阐释,以有助于读者厂解诗人及其作品。
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S.,Stefan George (1868~1933)
格奥尔格
德国诗人。生于宾根附近的比德斯海姆,父亲是酒商。他曾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文学和艺术史,并多次到欧洲旅行。结识了马拉梅、魏尔兰、纪德和罗丹等。1892年创办文艺刊物《艺术之页》 。1900年起在柏林、慕尼黑、海得尔堡等地过着脱离现实的生活。他不愿与法西斯合流,1933年去瑞士,同年在洛迦诺附近的米努西奥逝世。
格奥尔格是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艺术而艺术”文学潮流的主要代表。他反对1890年前后在德国兴起的自然主义,把法国的象征主义奉为创作的榜样。他的作品主要是诗歌,诗集有《颂歌》 (1890)、《朝圣》(1891)、《阿尔加巴尔》(1892)、 《心灵之年》 (1897)、 《第七枚戒指》 (1907)、 《新的帝国》 (1928)等。他的诗追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