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

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

[美]约翰·D.卡普托

出版时间

2021-12-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7.46MB

评分

★★★★★

标签

1

内容简介

◎“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我们所渴望的”

◎孤独的哲人、存在主义之父 克尔凯郭尔 思想精华

◎十堂课读懂大师思想 让哲学不再令人生畏

◎英国格兰塔出版社王牌书系

【编辑推荐】

※克尔凯郭尔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哲学家之一。理解克尔凯郭尔是理解现代存在主义思想的关键。

※英国知名出版社格兰塔王牌书系之一,广受读者欢迎和好评。

※《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系由当代著名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主编,每《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均由各个领域的权威教授和专家撰写,内容深入浅出,是阅读这些大师级思想家的绝佳入门。

※装帧精美,小开本便于携带。

【内容简介】

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的索伦· 克尔凯郭尔是19 世纪最具创造力的思想家之一。他以诸多假名创造了数量庞大的著作,其中一些被誉为欧洲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影响了包括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一批后世著名的欧洲思想家。而在作品与思想之外,克尔凯郭尔孤独的生活、对婚姻的反对态度也让人对他的生平产生好奇。

在《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中,约翰·D. 卡普托从克尔凯郭尔卷帙浩繁的著作中选取了十段关键文本,将它们与克尔凯郭尔的生平事迹相结合,进行逐一解读和延伸,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信仰的骑士与孤独的哲人的生命与思想。

【名人推荐】

“‘如何阅读’系列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让我们可以和这些大师级思想家面对面相遇。”

——特里·伊格尔顿

“这套看上去薄薄的小册子是一堂真正教你‘如何阅读’的课程,而非‘如何假装阅读’。”

——约翰·班维尔

目录
导 言............. 001
第一章 对我而言是真的真理............. 011
第二章 审美论............. 029
第三章 伦理的............. 045
第四章 信仰骑士............. 06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他终究是在自己的困苦中度过了一生。
通过对文本段落的读解导读克尔凯郭尔的三段重复,伦理,以及宗教内涵,作为反讽家的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始终是个体与上帝关系的助产士,他区分了笃信A:作为普遍性的宗教以及笃信B:作为少数个体化的宗教,而基督教永远与绝望处产生,因为永恒幸福与世俗快乐成反比,但卡普托在呈现克尔凯郭尔思想可怖的沉重与严峻之下反复强调其肯定性而不是否定性,换言之,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拥有后现代意义:让哲学家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生活的具体性上,在德里达的《赠予死亡》中,亚伯拉罕对于伦理的“例外”与“悬置”确保了伦理不同于机械性运行的电脑程序,而是特异性的,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一条延伸至尼采,上帝已死是特异性不再发生的状态,耶和华变成了教会十条戒律的死伦理。
很棒。可以说,这整一套书都很棒!能感到和作者观点的交流,同时作者的文笔也很好,很多细节令我心潮澎湃。另外个人感觉翻译很好,比以往大多数哲学原著都好太多!
真理是主观的,要警惕意“公众”之名行事。后几章与基督教牵扯太多就不太感冒了。
清晰洗练,虽是导读,但也并不那么易读。克尔凯郭尔审美-伦理-宗教三阶段的提法很优美,目前来看我还是比较向往一种审美家的生活,把生活过成一种痛苦的短暂时刻的连续。 克尔凯郭尔在思想史脉络中的位置也很有意思,可以后世存在主义者放在一块读,也可以和『异教的』后现代主义者比照着读(我甚至是从维特根斯坦那儿入的坑……) 克氏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哲学家都比大火的萨特有意思许多
一个人自我(personal self)独自站在上帝面前,其永恒的命运悬而未决的场景——成为自我意味着生活在永恒的白光中(the white light of eternity),在那里不能欺骗上帝。一种个体肖像,它意识到自己的孤独、有限和不可靠性,对其永恒的命运充满了“恐惧与战栗”。这感受来源于亚拉伯罕孤立地面对上帝,被剥夺了解释、语言的权利和尘世的舒适感。这感觉来源于世俗的伦理生活与更高的信仰要求之间的冲突形成的张力,人是犹豫的、怀疑的,但最终是沉默和无限顺从的。 任何非literally殉道和牺牲都被晚期克视作“没有勇气被“永恒的恐怖”将自己从世界上撕开,并把这撕裂看做上帝的“恩典”与“爱”的劳作”。性欲是罪,产道是罪的通道,更多的人通过罪来到世界上。“痛苦是我们与世界异质化的标志”。
作为导读做得真好 不过克尔凯郭尔后期逐渐明显的宗教倾向让我没法理解了 最喜欢的还是《或此或彼》
每个章节的主题选择都很具代表性,在已经阅读了老克的很多书籍后再回过头来看很有学习意义。但是就像老克自己说的,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被简化,理解和生存也没有任何的捷径,作者通过书写《如何阅读》展现了自己的思考智慧,我也需要不断继续,找寻永恒和时间之间的张力。
无论是吃喝还是读书、欣赏艺术都属于审美阶段的享受,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而过渡到伦理阶段,也无法确定自己具有永恒的伦理价值。在宗教阶段,将平衡有限与无限的价值交给了上帝来衡量。可惜,我根本不懂上帝,只有在前两个生存阶段徘徊,做一个挣扎者,复杂、软弱而真实。
还帮助我厘清了下当初阅读加缪的困惑(。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