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

让-米歇尔·贝尼耶

出版社

未读

出版时间

2019-08-01

ISBN

9787559633675

评分

★★★★★
内容简介

新技术正在打破自然限制,不断拓展人类自身的边界。在未来,疾病可能被消除,孩子可以定制,人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之间的欲望退化为通过机器性爱就可以满足的需求,这样一个“美丽新世界”是所有人都期许的吗?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会把人类置于何种伦理困境?数字和算法是否会剥夺掉人类身上人性的部分?永生不死会使生命失去意义吗?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的两位作者一位医学家和一位哲学家,围绕着12个关于未来人类的话题展开了辩论。这些辩论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前沿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不聊点未来趋势就out了。这《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紧跟前沿科技和热会热点,聚焦关于人类未来最富争议、也是普通人最关心的12个话题:要优化人种吗?应该改变生殖方式吗?未来是赛博格的天下吗?可以和机器人做爱吗?人工智能会杀人吗?……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融合发展,会如何塑造人类未来?

★科学家vs哲学家,两种立场的激烈辩论。两位各自领域的权威作者,分别代表一种立场,全盘接受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还是应该对技术的发展设置边界?不管你支持哪种观点,都让你看得过瘾。

★旁征博引,信息量巨大,科幻迷不可错过的知识延伸。两位作者在辩论中引经据典,不仅涉及新兴技术、科技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思想的交织融合,还引用了丰富的书影音资料。内容之精彩,令人大开眼界。书中阐述的内容搭配科幻作品理解,效果更佳,看科幻作品不再只是看热闹。

洛朗·亚历山大,外科医生/企业家,出身医生世家,巴黎第六大学医学博士。他对超人类主义运动和人类可能会因此遭遇的变革非常感兴趣,也关注生物技术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曾在 TEDxParis上发表过名为《死亡的退却:永生很快到来?》的主题演讲,也为多家报纸杂志供稿,包括《世界报》《赫芬顿邮报》《快报》等。

让-米歇尔·贝尼耶,哲学家/大学教授/作家,兰斯大学政治学博士,巴黎第四大学哲学系名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技术哲学。他是法国科学技术高等研究院科学理事会成员,法国国家图书中心科技文学委员会成员。他撰写过众多探讨科技、未来与人类三者相互关系的书籍,代表作有《后人类明天:未来还需要我们吗?》。

目录
【目录】
序言
1有必要优化人种吗
2人类应该改变生殖方式吗
3技术能否修复万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两位学者对技术未来世界的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引人发散。如果只剩技术,则不再有所谓的人类。
如果把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的冲突简化为“符号”与“信号”之争,则前者趋稳的静态系统显然已远远滞后于后者更加活跃的动态系统。在法式思辨中,前者筑起的人类文明堤坝,已难阻却后者已然掀起的惊涛骇浪……而哲学反思的深入、技术伦理的构建、政治议程的安排、教育体系的升级等等无一不是约束信号消除符号这股洪流的有力举措,但悲观在于这些不仅仅严重缺失,更无法在现有体制下予以协同,只能任由GAFA们依凭着NBIC群的迭代一路狂奔……
有点启发,就是法国人说话劲儿劲儿的。
虽然说作者的观点建设性不强,但还是给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启发
不太关注科技,不看科幻片,但是如今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不可忽视这股科技的力量。在GAFA联合屏蔽川普和下架PARLER后翻开了这本对话体的书,一个科学家致力于科技和未来,和一个带着伦理思考的哲学家探讨未来。三年前出版的书,今天看反而更是时候,明白为什么科技公司敢为所欲为,他们是未来的主宰者。 还在期待回到从前的人,我们是回不去了。关于超人类主义,增强人,复合人,而我们普通人将沦为最低等,等着慈善施舍基本生活所需来开启共产主义2.0时代。
辩论这种东西啊
尽管读起来有些地方略微理解吃力,尽管二人的辩论大部分并没有取得什么结论,不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提供了一个关于未来人类的想象方向和了解前沿科技的窗口。未来还大有可为,不要过于乐观,也无需过于悲观。
不够深入但有所启发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
由于下载量太大,速度可能会变慢,正在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