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讲义

最后的讲义

[日]石黑浩

出版社

海峡书局

出版时间

2022-06-01

ISBN

9787556709762

评分

★★★★★

标签

文学

内容简介

如果这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最后的讲义》完全版。

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从机器人视角剖析人类本质,展望技术主导、人机共生的未来。站在技术顶点的专家,给年轻人的人生启示。

“创建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形机器人支撑起来的未来社会”,是这位执着于人形机器人的科学家的大胆宣言。让机器人变得更像人,从它们的“思考”中探寻身份认同和意识根源,或许正是通过技术理解人类的一种方法。

“我认为人类的有机物身体或许是为了让物质的进化、智能化加速的一种手段,或许我们人类最终会再次变回无机物…… 从有机物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来看,我们或许正是因为拥有成为无机物的智慧生命体这个使命,才对先进技术和机器人这么感兴趣。”

石黑浩

1963年生于日本滋贺县,获得大阪大学基础工学研究科博士学位。任大阪大学基础工学研究科教授(名誉教授),ATR石黑浩特别研究所客座所长(ATR董事)。

从以其本人为原型的人形机器人开始,他研发了包括作家、演艺圈人士等在内的多款人形机器人,成为“人形机器人研发第一人”,受到世界瞩目。他将认知科学、哲学以及脑科学融入机器人研究中,试图理解人类和存在的意义;通过“人机交互”,他尝试建立人与机器人的亲密关系。这些成果也被他用来反哺机器人研发,从而制造出他梦想中“最接近人的机器人”。著作有《如何才能创造“人”——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我》《人形机器人能否成为人类》《我制作机器人的理由——从日常中设计未来的生活方式》等。

目录
第1章 用机器人创造人类
●我想创建的未来社会
●需要人形机器人的原因
●能与人聊天的机器人服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全书充满了自大
人工智能未来乐观派
新华书店看的,很有意义的两段话:1.“欧美喜欢把低端代工交给移民做,自尊心强的日本人会自己做好,把控品质”;2.“情感的感悟不需要文字 ,就像是我们和宠物交流一样”,书中先进的机器人让我感悟到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差距,机器人也有话剧演出,甚至还主持了节目,让我大为震撼!
阅读小笔记:人类拥有识别人类的大脑 人类的所有感知器官都是趋向于人类的 社会上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变得像人 如果人们还想要维持现在的生活品质,就需要使用机器人 图尔敏的论证模型:主张、正当理由、依据 “岛国假说” “人格解体” “恐怖谷效应” “团块世代”:二战后日本出现的第一次婴儿潮 从地球的历史来看,45亿年前地球诞生之初,地球上只有无机物,后来,有机物以一个极其偶然的契机诞生,而人类是有机物的最终进化形态。 生物波动:大脑及基因等生物体会利用热自然导致的热噪声产生的热波动,使自己仅用少量的能量便能够动起来。 一旦“个体”被统合,或许进化就会停止。 人类完全无视了动物进化的机制,拥有杀死一切生物所有生物的力量,这样的人类,已经没有在动物进化图谱上留下自己名字的权利了。
写在纸上的机器人产品发布会
作为科普还可以。
我也不认为人类的存在拥有特殊的意义,不过是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人类生存下来。对人工智能未来还是挺乐观的,然而我差点看睡着,今天太困了。。。
其实我觉得,在没有解决恐怖谷效应这一心理障碍之前谈人和机器人的融合进化实在是言之尚早。
蛮有趣的,中半部分石黑浩夸自己和自己的复制机器人时,带着“孩童般直言不讳的幽默”。 后半部分总结未来人类的时候也还不错。 关于人类进化最终形态是回到无机物这一点,我赞同,肉体不过是未得到优化的容器。 人类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生命上都在寻找更能与宇宙空间相匹配的容器。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