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于常

志怪于常

刘朝飞

出版时间

2021-04-01

文件格式

EPUB

文件大小

10.29MB

评分

★★★★★
内容简介
《志怪于常》是自由撰稿人刘朝飞写的一部关于《山海经》的文化随笔集。《志怪于常》关注《山海经》尤其是《山经》部分的名物问题,重点是这部多谈怪物之作中的平实内容,将经典中的神奇之物和生活中的常见之物联系起来,参考《庄子》等道家文献及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挖掘《山海经》中名物的文化意义和审美内涵。分析了中国本土博物学与西方舶来博物学、日本“妖怪学”的关联与差异,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博物学的观点。 刘朝飞,1987年生,河北省南皮县人,致力于《山海经》研究,在省级学术刊物《社会科学论坛》上发表论文《夸父神话流变考论》,点校出版有郝懿行《山海经笺注》。
目录
姑妄谈鬼 不亦快哉
自序
《山海经》VS《诗经》
“妖怪”三义与《山海经》
桂华秋皎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漫笔,也就是承载闲趣的小文章。读来不费时间不苦心力,有些小细节令人会心一笑。 但我推崇的随笔、笔记,是那种举重若轻的态度,深入而后浅出,把一个问题了解明白,再诙谐浅淡平实地把趣味讲给别人,这本书却失于轻飘不庄重,某些古早味道网络语词用法以及叙述习惯例如“悲催的山药”或连续打出两个感叹号这种,叫人看到尴尬。如果说序言已经交待此书起始于微信群中交流使得上述缺点尤可原谅,那么几处论据引用与使用的不当则更叫人恼火,譬如谈及狗拿耗子一事,书中原文称东方朔有客难一篇,应为《答客难》,与客难恰是相对相反的,而谈到腊肉,自做聪明一般谈到当今零食“辣条”应为腊条,恐怕不知道这个辣就是味道的辣与制法关联不大吧。 《夸父的神话流变》一篇不错。 总体而言可以看来玩玩,但粗疏不当之处也蛮多,不堪细究,亦失博物之气度。
自拿到书,半天就读完了。从《山海经》的「怪」中搜讨「常」,与寻常文献和日常生活并观,这种处理所谓「奇书」的质实态度和做法我特别认同,也十分推荐。小文章大多疏朗可喜,不故作深刻、不妄发感慨,有时仅提到《山海经》里个别字,却能着实让人多了解一点儿身边之物。
与想象中有点不一样,此书立足于“常”而不是“怪”,所以并没有很多妖怪故事,而考据部分也常常直接引用一下古文,并未加以更多说明。文风上似乎有点为了拉拢读者而加入了一些网络用语,个人不太欣赏。(当然,朱琺君的《安南怪谭》也揉杂了古今中外各种语言,但他的融会贯通十分自然,读起来颇有趣味和风格,与本书作者的生硬形成鲜明对比。)
挺好看的小书,可谓知趣结合,热闹却沉着。
一天读完,意犹未尽。如吃炒莴笋,快脆爽口。
我倒挺喜欢这种随笔漫谈,做过不少考证的功夫,语言也比较平实,一口气可以读完。当然缺点也能挑出来不少,但实在佩服能切实地下功夫的人。 收获了不少新知,比如原来《山海经》和《山海经图》是两回事,还有关于猫咪的一些考证,挺好的。
原来现如今大家理解的“妖怪”一词已经和曾经的原义差了挺多。也是第一次知道《庄子》和《山海经》还能有联系。狗拿耗子还真不是多管闲事。雷劫乖龙之类的小故事也挺有趣的~
提到《山海经》,不独鲁迅认为是巫书,相信略有耳闻者,都认为其中的记录过于奇幻,近乎神怪。 在神怪书中探寻博物,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相信书中记录的皆是现实曾存在的生物。 我说服不了自己,所以么,看看就好。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