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冲向火星的封面

冲向火星

[美] 艾瑞克·伯格

出版时间

2023-05-3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20MB

评分

★★★★★
内容简介

这是对埃隆·马斯克和 SpaceX 公司初创时期艰难岁月的记录。跟马斯克一起工作是什么体验?《冲向火星》讲述了36位初创成员与他共同疯魔、此生难忘的飞天故事。

2000年年底某天,29岁的埃隆·马斯克和好友阿迪奥·菜西聊创业时,说到自己一直对太空有兴趣。当晚他翻遍美国宇航局官网,发现美国航天业在阿波罗登月后毫无作为。马斯克决定为这个行业带来突破——他要去火星,就从造火箭开始。

2002年5月6日,SpaceX 成立。马斯克投入1亿美元,能支持三次火箭发射。公司官网上写着:“我们正在寻找全世界的人才,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最终实现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的目标。”业内无人看好,就连最初加入团队的几位高管也不真的相信马斯克能造出火箭。

2008年8月3日,第三次发射失败,资金耗尽。就在这样的时刻,马新克和团队用仅剩的零件组装好最后一枚火箭,进行了第四次发射。

SpaceX 团队所有成员全心全意关注着一个共同目标。他们加入马斯克的团队,加入他看似疯狂的火星移民计划,终于迈出了这重要一步——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火箭成功发射。

艾瑞克·伯格(Eric Berger),专注于航天业报道的资深记者,采访过包括 NASA 在内的众多行业巨头,以及阿波罗计划宇航员奥尔德林等重要人物。曾获得美国国家太空协会的太空先锋奖,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自2015年开始报道 SpaceX,得到马斯克亲自授权,采访过所有重要员工,以获得的大量一手资料写成《冲向火星》。

目录
序章(2019年9月14日)
创业初期(2000年9月—2004年12月)
梅林发动机(2002年8月—2003年3月)
夸贾林(2003年1月—2005年5月)
第一次发射(2005年5月—2006年6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早期写得很详细,后面火箭回收过程的研发就显得有点概括了,虽然自己对那个阶段更感兴趣,希望马斯克的理想早日实现,人类之光
本以为只是马斯克新一本官方传记,但读完的感觉简直是荡气回肠,心潮澎湃,仿佛潮闷午后的惊雷骤雨,只觉神清气爽,风高天清。明明作者只是平实细致地,从不同人物侧面描写着一群“不信邪、不放弃”的“疯子”从0到1“手搓火箭”的几年,但这些故事碎片却拼缀出一种极其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或许是因为作者挖了太多此前从没有过的细节故事吧,至少读完这本书之前,我是没想象到spaceX居然会遇到这么多匪夷所思的困境和危机。但,它们居然真的做成了!下行时代里,读读这种书,真的还是让人觉得,一切都是有希望的。只要你相信,你终将冲向火星。
太幸福了,有理想的人就是要成为理想的奴隶。
之前第一时间读过英文版,当即就被SpaceX早期故事所折服。中文版读完,作为曾经的创业者,还是屡屡被感动得眼睛一热。敢于去追求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第四次发射,实在是太燃了。
里面担任重要角色的女性比预期多。
读得热血沸腾
看书的封面打了满分
还得是年轻人更有干劲啊
所以还是不够想做吗
在日本旅行路上陆陆续续看的,还是挺震撼的。之前对马斯克的印象多少停留在crazy上,但看完之后感觉他有钱,有钱的很有理想。做特斯拉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做Space X是为了人类能移民火星。而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讲这些看着很遥远的事情GTD。就像宇宙探索这种大家认为是国家出面的事情,因为Space X实现了商业化,颠覆式创新直接垄断了火箭发车行业90%的市场份额。由此有点联想到梁建章对计划生育的一些输出。以及即时有钱如马斯克,还是会有资金链断裂的烦恼,以及这些所谓Space X的早期参与者们,虽然已经财富自由,但也能看到其在work life balance中的struggle。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