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女之吻

蜘蛛女之吻

[阿根廷] 曼努埃尔·普伊格

出版时间

2013-03-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9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蜘蛛女之吻》,一经出版即被列为禁书

★ 《蜘蛛女之吻》入围“20世纪最佳100部西班牙语小说”

★ 其同名电影分别获得奥斯卡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和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监狱的一间牢房里关押着两个囚犯,一个是政治犯瓦伦丁,另一个是同性恋者莫利纳,特务机关派到瓦伦丁身边的卧底。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奇妙的对话,呈现出一幅幅电影与现实交错的画面。《蜘蛛女之吻》《蜘蛛女之吻》1976年发表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小说的魅力迅速蔓延开去,转化到各种表现形式:歌舞剧多年来久演不衰,成为百老汇经典;改编的电影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曼努埃尔•普伊格(1932—1990)

阿根廷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流亡他乡,主要作品有《丽塔•海沃兹的背叛》、《红红的小嘴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事件》等。他是拉美文坛为数不多的写同性恋生活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利用蒙太奇和多视角的手法,风格独特,引起西方文坛的普遍关注。

用户评论
蜘蛛女莫利纳自认为同性恋低人一等,对男人要顺从服侍,在最后他甘愿冒死亡风险来完成瓦伦丁的任务。莫和瓦两人的关系,随着一个个与现实互文的电影情节讲述,产生了奇妙的转换,他用网捕获瓦伦丁的同时也作茧自缚,陷入悲剧。看到最后留下的是一种对两人乱世悲情的感动。 同性恋就如同异性恋般自然纯粹,曼努埃尔用言情式的正文与冷冰冰的弗洛伊德病理学分析的并列很讽刺,我认为是一种强烈的批判。
想起珊尔达那句“我要先去爱,然后顺便活着”,看完莫利纳的结尾,无限感慨
感觉好多年没有看到这么纯粹的故事了,明明是讲爱情和政治,却一点没有沾染那种惯常的精英气,一点没有故作深沉和囿于符号化。明明那么简单的故事和场景,却有如巨石,有如一个循环着的梦,借他人之口讲肝肠寸断。他们不曾认同彼此的信念,却一直认同着对方作为人的存在。“我一生再也见不到他了” “这个梦很短,却是幸福的。”
感性和喜欢电影的人应该会非常喜欢这部小说,无论里面涉及到的六个电影故事,还是莫利纳与瓦伦丁的邂逅都一齐指向了“情“,小说非常的细腻,甚至有文艺的味道,但是它与所谓言情小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是关于小情小爱的,而本书却是对人之初的本性的情感的探讨。
没有人等待着你去进行旷日持久的战斗
完全用对话组成的小说,像《濑户内海》
很别致的一本书,80%靠对话完成,但对话的过程中两个囚犯各自的形象、性格、入狱前的事、背道而驰的理念又都跃然纸上。 我始终觉得瓦伦丁在这个特有的环境下对莫利纳是有感情的,但更接近于替代性质,喜欢,但绝说不上爱,就像《封锁》,他只是很短暂地爱了一下,所以他可以为不能让蜘蛛女停止伤感而无法原谅自己,却也能酒足饭饱后离开,而只有莫利纳,张开网想网住别人,却网住了自己。
“说到这儿,她没有让我接着往下说。她对我说,我总是想对所有的问题进行解释,而实际上我在谈饥饿的事,尽管我没有勇气承认这一点。”
比电影更生动
读完细细回味才顿觉后劲居然这么足,六部电影内容和两位主人公情感走向完美契合,同性之爱与政治诉求一明一暗两条线被安排在莫利纳和瓦伦丁两个人物形象身上也极为巧妙。篇幅不长,读的时候感觉三星顶多了,现在越回想又觉得可以四星。 (最喜欢书里提到的第一部“金钱豹女人”的电影)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