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瞬间

存在的瞬间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出版时间

2020-09-01

ISBN

9787541157660

评分

★★★★★

标签

文学

内容简介

怎样读书?书和女性生活有何关系?书和人生有何关系?如何看待名家名作?……

作为读书家和书评家的伍尔夫,她既有眼界和格局,又兼备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她会把一《存在的瞬间》放进文学史,放在某个类型之中,或者把作者的所有作品都拿出来做对比,也会把书放进思想,放置社会之中,甚至构造一个情境来讲一《存在的瞬间》,既随性自由、不拘一格,又理性且毫不客气。所以,不得不说,她的读书随笔如同她的人一般,独树一帜,独一无二。

《存在的瞬间》主要选自她的8部散文集,即《普通读者》《普通读者二集》《飞蛾之死》《瞬间集》《船长临终时》《花岗岩与彩虹》和《书与画像》,最后附有她的日记选,力求完整系统地展现伍尔夫的读书世界。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评论家。出生名门,从未上过正规学校,自学成材,且才华出众,其主要作品有风格独特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等,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此外,弗吉尼亚·伍尔夫还是一位杰出的女权主义思想家,以其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对西方女权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文荣,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曾发表论著《19世纪英国小说史》《英国当代小说史》《西方文化史》《人类文明遗产》《欧美情色文学史》和译作《裸猿》《人类动物园》《文学中的色情动机》《巨匠与杰作:毛姆读书随笔》等。

目录
第一章 怎样读书
读书的自由与限制
怎样读小说
怎样读传记和回忆录
怎样读诗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弗吉尼亚在书评里充满了对作家及其作品的欣赏和认可。但是只有她真正认为值得写、值得发表的内容她才写。与她的书评比起来,我更喜欢她的日记。她读一本书,又放下,去散步。她读的书让她不得不去一趟伦敦。她真的很爱伦敦啊。她眼里的风景与她喜欢的作家眼里的风景还一样吗?作为一个有头脑会写作的女人,她的处境一定是充满故事的。她也是幸运的。生活中的琐碎幸福帮她一次一次战胜魔鬼。她如此坚定地给自己设定了最后期限。她为何如此热爱生活,她为何面对死亡如此无惧呢……
伍尔夫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她对于自己思绪的把控力(也许意识流作家都具备这样的特点)她可以抓住掠过脑海的想法,并毫无滞碍地从一个思绪轻松地流转到另一个思绪,而且可以在思绪中安全地沉潜得更深。我现在已经丧失了安静从容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的能力了,也很难抓住转瞬即逝的想法。当然我可以责怪手机责怪现代生活和科技,而完全与之对抗又实在难以做到。我只觉得远离手机远离网络远离线上聊天时的自己是从水底浮起的感觉,无比舒畅自在,然而这种感受不仅不能长久,还会加重下一次回归网络时的厌恶感和窒息感,我从心底痛恨科技带来的这所谓便利,它让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的距离都越来越远,抵达内心的过程变成了一次几乎无法完成的深潜,一味向下会有溺亡的风险,只能不停地浮浮沉沉呛进水去。今年的伍尔夫就读到这里,再看只会嫉妒地发狂。
真诚的朋友 慵懒却又犀利的猫猫
“凭天性、头脑得出自己结论,即使请教名家,也要有自己的问题,累积起来,才能有收获!”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给我当头棒喝。特别喜欢看名家文学评论的我,一直没有意识到,有时只是在一味地吸收名家的评论,而没有认真的思考这些评论是否真的符合实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评论,也不是没有在这些作品中存在,为何依然如故呢?用伍尔夫的话说,或许我不是在“理想的阅读”,没有将想象力、洞察力以及判断力同时放入其中。很认同她说的文学评论的感性理论,因为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同的,生活经历、工作经验、价值体验等,为何会要有同样的标准呢?书中不仅将到了她的阅读态度,而且有对于女性文学的思考,同时还有对于一些名家名作的推荐与评论。这本书比较珍贵的事情在于放入了伍尔夫私人的阅读日记,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她的阅读选择及阅读感受。。
“从隐晦曲折的字里行间,从难以察觉的细微迹象和暗示中,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谁能拒绝得了聪明又飞扬的伍尔夫啊
看一位作家,从写作的角度,也从女性的角度,去讨论同时代的和前世代的作家作品,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读了伍尔夫流畅睿智的随笔,打算去了解更多她的小说了。
很多书没有读过,先看伍尔夫读书笔记,多少有点先入为主的影响后来读的书,索性偶尔翻看一番。从她的角度,意识流带来的思路开阔,一不小心就进入了她的认知世界,这使我有点警醒。
把感兴趣的挑着看了,剩下的以后再看,最喜欢的还是CHP3书与女性
这个版本字有点小,内容当然没得说 最喜欢后面的日记选,读完不过瘾,又专门买了一本伍尔夫的日记 :)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