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异曲

同工异曲

张隆溪

出版时间

2006-10-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2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这本小书的目的不仅在于展示东西方在观念和主题上的契合,而且还要提出一个更强的观点,即只有从东西方比较研究跨文化的视角,才可能获得某些批评的洞见。如果不超越单一文学传统有限的视野,我们就不可能有开阔的眼光,来纵览人类创造力的各种表现和无穷的可能性;而我们一旦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有了开阔的眼光,再回过头去反观许多文学作品,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我们过去竟然没有留意到,也毫无批评的意识。

张隆溪,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著名比较文学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关门弟子。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教授。曾受聘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校区,任比较文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包括英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及跨文化研究。主要著述有:《道与逻各斯》、《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及《走出封闭的文化圈》等。

目录
文化对立批判
“沧海月明珠有泪”:跨文化阅读的启示
“这柔弱的一朵小花细皮娇嫩”:药与毒的变化之理
“反者道之动”:圆、循环与复归的辩证意义
用户评论
书虽薄,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可作比较文学的入门读物。
演讲合集,例子太多,展示观点和论证观点还是不太一样,而且研究方面多局限在文学文本,后面讲循环就完全超出了我的兴趣范围了。
一贯旁征博引的风格,一贯反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因而细节充满魅力,结论千人一面。ps:《反者道之动》一篇谈到bildung实在意外而精彩:“圆或转动的圆球的形式不仅在自然运行中很重要,在文化或自我的教养,即德国人所谓Bildung的观念中,也非常重要。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解释说,作为形成和教养自我的bildung这一观念,首先意味着要异化,然后是在更丰富的形式中复归自我。伽达默尔说:‘在别人那里认识到自己的东西,而且在那里变得自在,便是精神基本的活动,其本质乃在从别人返回到自己。’归根结底,返回才是目的,因为‘bildung的本质显然不在异化本身,而是复归自我,而复归则须以异化为前提’。”
融汇古今中西、通俗易懂,总的来说,诠释了跨文化阅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没有期望的好
短小精悍
张隆溪有几把刷子的! 是想要以后也成为每一篇文章都让自己满意的比较文学学者。
圆融。只是没想到读的时候反而对《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段举例论证矛盾修饰法的章节更有兴趣。至于“东西方文化是否可比较”这个问题,还有讨论的空间。
可以说是东西方文本“连连看”的例子集锦,但是比较文学的有趣之处不就在于此嘛。引用了很多余国藩和钱钟书的观点,代比较文学大家教我们做人。实在觉得现在大家做的很多都是归纳总结、重复引申的东西,核心观点已经让钱余那一代说得明明白白。
标格。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