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

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

[英] 瑞贝卡·里迪尔

出版时间

2021-06-01

文件格式

EPUB

文件大小

1.91MB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内容简介
1666年是英国历史的分水岭。瘟疫暴发、第二次对荷战争宣告失败,一场严重的火灾侵袭了伦敦,接二连三地对这个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历史学家瑞贝卡·里迪尔聚焦这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它们所发生的背景,通过对那些鲜为人知的原始档案的研究,透过一个个非凡历史人物的视角,穿过了那场空前的恐怖与转折时期的历史迷雾,为解读1666年英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虽然这重要一年的中心事件是破坏和失败,但1666年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进步。正是在这一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伦敦公报》的创办,约翰·弥尔顿完成了《失乐园》,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雷恩的年轻建筑师提出了一个新伦敦的卓越构想——一只从旧城的焦土中升起的“石凤凰”。 《1666》以其独特的风格,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站在通往现代化的十字路口的城市和国家如何完成了历史上伟大的重构与转折。 瑞贝卡·里迪尔(Rebecca Rideal,1983—),英国作家、历史学家、前制片人,从事17世纪伦敦历史的研究,并获得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学位。曾在伦敦大学学院、巴斯温泉大学和牛津大学担任导师,创办了《历史苍穹》杂志。在成为一名专职的历史学家之前,她在电视制作领域工作了近十年,开发和制作了大量纪录片,包括《血腥伦敦塔》《英国探险家指南》《开膛手杰克》《逃离纳粹死亡集中营》,她制作的纪录片《生命的起源》(BBC著名主持人大卫·爱登堡配音解说)曾三次获得艾美奖,《飞行巨兽》曾获英国电影学院奖。
目录
佳评推荐
人物列表
作者的话
序幕
第一部分 166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零零散散,但又难以忘怀。灾难总与阴谋论共生,灾难时常被人利用。劫后重生的希望总会为直面灾祸、勇敢自我纠错的人们预留的。
以后再在弹幕和王者里看到“666”,估计心里就会有点儿疙疙瘩瘩了。“666”在人家西方民俗和宗教体系里是魔鬼的暗语,所以在1665年的伦敦人眼里,来年就是一个很大的“坎儿”,结果还没等到1666就先来了场彗星表演。1666正式登场的时候让无数伦敦人目瞪口呆,黑死病又来了,连牛顿都逃到乡下避祸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结果一个面包师傅的一枚小火星,糊里糊涂引发蝴蝶效应,五分之四的伦敦都被点着了。书里说士兵只能炸毁房屋等地方建立防火带,那些被炸开的墓穴,死尸被大火烧焦身体卷曲,就像《启示录》中预言的死人复活的“审判日”。瑞贝卡·里迪尔悄悄写了英国的对外战争和国内经济,没错,17世纪中叶正好是那著名的“圈地运动”如火如荼之时——“羊吃人”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
瘟疫、战争、大火,这三大事件不仅仅影响了1666年的英国,更蔓延到整个欧洲历史。灾难会产生后遗症,这段历史会成为英格兰民众祖祖辈辈记忆的幽灵,一路延宕。在幽灵的暗影越来越模糊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回那恐怖和绝望的灾难时期,了解每一段历史必有的迥异与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本书会让我们深入这段历史,并试图窥探更多…
淋巴腺鼠疫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无比可怕的疾病,可以使受害者丧失人性。它通过感染淋巴系统破坏身体,引起发烧和发冷、头痛、虚弱、癫痫、呕吐、腹泻和极度的肌肉疼痛等症状。最初,患者会出现皮疹,变得昏昏欲睡,但又因体内和体表的极度疼痛而无法入睡。开始发烧后,患者的语言和协调能力下降,看起来像醉汉。肿胀的淋巴腺在腹股沟、腋窝或颈部(有时在跳蚤咬伤部位)形成囊肿。来自这些囊肿的压力会导致皮下出血,皮肤变成深蓝色或黑色,因此被称为“黑死病”。最后,当患者接近死亡时,皮肤上会出现红色斑点,被称为“标记”。
对荷兰战争失败。黑死病。伦敦大火。这是伦敦的1666年。同一年里,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伦敦公报》得以创办,弥尔顿完成了《失乐园》,新伦敦的构想出台。历史的光明与黑暗如此难分难解。作者擅长删繁就简,从不同史料的不同叙述者角度讲述这一年的故事,生动,有细节,值得学习。
大火部分写得挺好,但英荷之间的爱恨情仇写得太冗杂了。
这是一部详述17世纪英国社会的微观史,主要涵盖了鼠疫爆发、两次英荷战争和伦敦大火。作为一部微观史,本作难免出现人物太多太杂的弊端,导致阅读和记忆困难,难以厘清某些人物的前后经历。但从宏观上来看,对该阶段的解释说明很清楚,逻辑也很清晰;对瘟疫和战争的场景描写非常生动,适合作为微观史的入门书籍。
史料让人眼花缭乱,直接陈述,个人不太感兴趣 英国好适合种🍎哈哈 怪不得牛顿遭🍎砸了 其实反思自身应该是在疫情中有那么多时间该如何提升自己
一边干活一边(喜马拉雅听书)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