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达摩流浪者的封面

达摩流浪者

[美] 杰克·凯鲁亚克

出版时间

2008-06-30

ISBN

9787532744862

评分

★★★★★

标签

游记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背包革命、自然精神、生命思索以及禅之道的小说,讲述的是1955年两个热情洋溢的青年贾菲与雷蒙追求真理以及禅理的故事。他们以其特殊的世界观追寻着生命的直觉、纯净与唯美,马拉松式的狂欢与旧金山的纵情“雅雍”无疑是自由的最佳注解,而诗人的情怀与托钵僧的苦旅,历经马特峰与孤凉峰的超拔洗涤,让尘世显得如此澄透。《在路上》出版之后的一年,凯鲁亚克将《达摩流浪者》献给了寒山子,并于美国西海岸勾勒出禅疯子与登山背包行者的朝圣路线,也为“垮掉的一代”确立了的文学版图,平添些许东方色彩。

《达摩流浪者》是凯鲁亚克最精彩的自传体小说。书中宣扬的自由上路、追求理想与爱的理念影响了六十年代整整一代的西方青年,并为六十年代追求独立、反叛和自由的思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垮掉派”三杰中,比起金斯堡、巴勒斯,凯鲁亚克可说是至纯洁至天真的一位。与可称之为“跨派”圣经的《在路上》相比,《达摩流浪者》已达佛境。
贾菲在书中说,他有一个美丽的愿望,他期待一场伟大的背包族革命的诞生。将会有无数的年轻人,背着背包,在全国各地流浪。他们会爬上高山去祈祷,会逗小孩子开心,会取悦老人家,会让女孩子爽快。他们会写着突发奇想、莫名奇妙的诗歌,会把永恒自由的意向带给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生灵。这是一种意念中的乌托邦。这是属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他们厌恶主流社会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为了买得起冰箱、电视、汽车和其他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垃圾而做牛做马,让自己监禁在一个工作-生产-消费-工作-生产-消费的系统里。他们不想被机械文明,物质生活所奴役,他们称自己为“达摩流浪者”。他们把心交给信仰,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当一个国家金钱就是信仰,那人心已经坏了;当一国家功利就是发展,那道德已经坏了。让我们停下来,做一回”达摩流浪者“吧!
哎年轻人爱做的事无非则两件:乱搞和流浪。PS,颠覆你个头平庸,恨腰封
08年买入搁置7年15年3天读完。参禅念佛不感兴趣,两次爬山和最后几章在山里的日子印象深刻,刚读完就忍不住想重读。对寻找诗意栖居之地精心建构自己的生活充满向往。扒火车的流浪汉都闪耀着理想主义者的光辉,随手掏出张纸片读诗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再见凯鲁亚克。
禅宗境界是真我境界,超越个体存在的境界还原世界的本真模样。从视角角度来看,任何对事物的认识都是视角的因而是片面的。禅宗用无的眼光来看世界,这叫做本来现成,是对本心的回归。至于不二法门只是手段和方式,须在达到目的之后抛弃的。就自我而言,没有了语言和思量的意识,自我就不复存在了,它已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正因为它变成了无,它才能够包容一切的有。对外物已经无所谓排斥还是包容,因为我就是万物,天地与我同行宇宙与我共生,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禅宗和存在主义的区别,反映了中西方哲学思想在关注重点上的不同。前者是重视生活的艺术,重点在此生的安稳的幸福感。后者是重视存在的哲学,重点在此生的意义和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痛苦是需要千方百计去除的,以使得人生尽可能的甜美,而西方,痛苦却可赋予人的存在以悲剧般的崇高。
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去概括这样一本书,读来只觉得令人感动。那些对生活对朋友对自然最真挚的情感,那种上路的决心和对禅的执念与笃定,与这个世界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对于我的影响,大概就是第一天读它的时候恰是凯鲁亚克诞辰一百周年,虽然之前在微信读书读《在路上》还没读完,还是特地去图书馆借了这本《达摩流浪者》去到了境自在。走过中山公园的时候看到一位只有上半身的男人在唱歌乞讨,一开始只是走了过去径直往境自在去了。后来在书店读到第一页“我想起金刚经里说的'当力行布施,但不要带有布施的念头,因为布施不过是个字眼罢了'。”于是离开书店的时候我径直走了回去,给他扫了28元。
就是因为这样的写法和文字 所以“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在小雨中排队等核酸检测的时候看完的,有那么点讽刺
“之后,我就转过身,走下山径,往世界回转去。”两周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整本书,有共鸣之处,也有难以理解的地方。惊喜的是,与雷有着许多相似的想法和念头,而我也知道,其实内心总有一个小人一直在呐喊要背上行囊流浪远方。读完收获的是宁静,是美好和谐的自然之美;读完收获的是感动,为信仰追求的精神令人感动;读完收获的是勇气,纵使仍然在尘世的我们也要保持那颗“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心。
自在无为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