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殿

圣殿

[美国] 威廉·福克纳

出版时间

2018-08-31

文件格式

EPUB

文件大小

0.33MB

评分

★★★★★

标签

文学

内容简介

《圣殿》出版于一九三一年,是福克纳第一部获得大量读者的小说。上世纪二十年代,南方小镇有一帮以金鱼眼为首的私酒贩子。天真的女大学生谭波儿被男友抛弃后混到这帮人中,惨遭强奸,后又被金鱼眼送进菲斯城的妓院。金鱼眼杀了人后,嫁祸于戈德温。律师霍拉斯为了将谭波儿救出火坑,做了许多取证工作。但谭波儿已被金鱼眼的变态性行为磨得精神失常,导致她内心失衡,最终竟然做了伪证,使得金鱼眼逃脱法网。尽管小说运用了通俗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但也不乏自然主义的描写,无论从主题还是从表现力度来看,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一九二五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一生共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和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代表作有《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去吧,摩西》(1942)等。一九四九年,福克纳因“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用户评论
不错的早期作品
其实看到百分之三十的时候,我想给四颗星的,因为这本书看的我很难受,女人的痛苦和无法反抗,男人的懦弱和暴力交织在一起,成了无比恶俗的剧情,但接着往后看,发现福克纳依旧妙笔生花,把俗套的剧情折叠,写了大段不被注意到的零碎事件,于是这本书更完整。
比同时在读的其他两本好太多了,就是翻译不行,我感觉福克纳的中译本都不太行。
读完的第一本福克纳长篇,夸夸我自己。100页后逐渐明朗。圣殿当年竟然是畅销书,30年代的美国到底都是些什么人?
谭波儿对被玷污过程的自述以及霍拉斯由此产生的不适感受,如同一场弗洛伊德式的梦,各种移置、象征作用干扰了读者对案发现场的清晰重建,也暗示了那是不忍触碰的伤。全书对关键情节(暴力和性)很少进行正面描述,主线最有冲击力的场面往往被家长里短的平静(但相关)支线所覆盖,由此造成一种隔离和消减(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就像一本香艳的美女画册,被熊孩子抠走了最精彩最挑逗的部位,取而代之的是耀眼硕大的车灯和向远方无限延展的公路图像(一种拼贴画技巧),又酷又反人性(尽管有些刻意)。 谭波儿初入虎穴的段落里,动作变化频繁,但总感觉不太连贯,与之对应的是,在故事前半段各个人物的情绪态度也多少有点支离破碎,让故事难以顺理成章,如果这也是福克纳有意为之的话,私以为这种第三人称视角下叙事者的迷乱癫狂着实有点大可不必。
偏女性视角的一部。更多是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去渲染心理上的恐怖氛围,倒没有太多对金鱼眼这一加害者行为的深层解读。感想平平。
纳博科夫或许受到过福克纳的影响吧,很多关键情节都在朦胧的叙事中飞逝而过。
没想到是我读得最慢的一本福克纳。据说福克纳自己对这本书很不满意,认为这本书不过是为了赚钱的应付之作;又据说这本书是福克纳第一本赢得广泛读者的畅销书(我不能理解)。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相比于福克纳的另外几部确实逊色不少。而且整个故事太脏了,太丑恶了,也太让人窒息了。即便是在这部他自己不满意的作品里,他仍然充分展现了对故事的强大把控能力:不需要读者知道的绝不提前露底,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亦步亦趋,才能逐渐勾画出故事的全貌;而这本书虽然没有了福克纳标签式的意识流写法,但并不缺少精准的心理和对话描写。——很难不感慨,一个一生没有太大波澜的农民式的作家,是怎样深入到人类意识的幽暗深处,并写出如此锐利的作品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人都喜欢看什么玩意啊……这本真的猎奇因素太多,有点影响福克纳的发挥了,3.5吧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