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高晓声

出版时间

1991-12-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9.41MB

评分

★★★★★
内容简介

《陈奂生上城出国记》概括了陈奂生从“上城”到“出国”的人生变迁,塑造了一个寓意深刻的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高晓声(1928——1999年),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陈奂生》、《觅》、《新娘没有来》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收田财》、《走上新路》、《解约》、《不幸》、《陈奂生上城》、《79小说集》、《高晓声1980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1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2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3年小说集》、《高晓声1984年小说集》、《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钱包》。

目录
一 “漏斗户静主
二 上城
三 转业
四 包产
五 战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农民工进城防骗手册……
真的,不好看。我在复习×2
一个翔实的农民形象
漏斗户,上城,转业,包产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工进城防骗手册
陈奂生的形象集中了作家主体的批判意图与焦虑心境。与其说陈奂生是当代阿Q,毋宁说他更像一面镜子,照见农民的苦难与知识分子的苦难特别是《陈奂生出国》里辛主平与陈奂生的交集,一如《记忆》里秦慕平为方丽茹平反,报恩的逻辑表象背后典型地再现了“归来者”对拯救与启蒙话语的征逐。而在深入美国后,辛主平其实与陈奂生分开行动,辛主平的退场反而突出了陈奂生美国体验的典型性,叙事主体面对全球化浪潮与中国社会转型的谨慎态度与焦虑心理也由此彰显出来。
幽默
半夜读到落泪。固然感觉陈奂生身上的阿Q精神可哀可怒。从另一个角度,这种根深蒂固的中庸固守也是对自己本分的一种坚守。在那个特定年代里,那么多的人被迫远走他乡,也有那么多的人默默受苦,面朝黄土。坚守着这片贫瘠的大地 很有意思的一点,作者自己进去充当角色客串了一下。怎么会有咋么聪明的写法哈哈哈哈哈我要是以后写小说,也一定要设计这一环节。故事写着写着就设计一个角色让自己充当。哈哈想象一下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小说里就很有意思。设计作者和隐含作者、作者和叙述者、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太微妙了。
上城那篇写得好
陈奂生是高晓声着力塑造的一个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既凝聚着农民的传统美德,折射出新时期农民的深刻变化;同时,还承受着因袭的心灵重负,体现了一些关于社会人生国民性的深深忧虑和严肃思考。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