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凌纯声

出版时间

1990-01-01

ISBN

9787532106585

评分

★★★★★
内容简介

开展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是中国早期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凌纯声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在民族学中国化的前进道路上,他迈开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松花江下游的民族调查,其成果《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为中国民族学树立了一块具有开创性的历史丰碑,堪称中国民族学田野工作的起点。为中国民族学调查研究树立了模范的样板。

凌纯声(1902~1981)

字民复,号润生。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音乐家。江苏武进人。早年就学于中央大学,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师从人类学家M.莫斯等研习人类学和民族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学组主任,国立边疆教育馆馆长,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中央大学教授、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去台湾省,先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台湾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等。凌纯声在民族学的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方面都作出了贡献。20世纪30年代,他曾调查赫哲族、湘西苗族、浙江畲族和云南彝族,均有专著问世。40年代,转而注意新疆民族问题和边政建设问题。移居台湾后,多次调查台湾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进而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与环太平洋地区土著文化的传播关系。著有《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中国边政制度》、...

用户评论
结合我自己的考察,又读了一遍;如果让我现在来写这个题目的话,我会把日本和俄罗斯,以及社会主义时期对赫哲文化的影响加进去。
凌纯声的这本民族志研究与写作路径:从丰富的史籍中搜集材料,运用西方民族学理论方法,结合田野调查第一手资料做出新的解释,这是傅斯年提倡的,在李济、马长寿的作品中亦是如此,这是中国早期民族学两股潮流的一支,另一支是费孝通、吴文藻摇旗呐喊。凌纯声是一个潇洒艺术家,音乐、美术深厚功力在这本书中尽情展现,凌氏更是一个苦干家,奋力记录却不解释,一股脑地把赫哲人的文化记录下来,供人阅读,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伟大的前辈值得敬仰!
民族志范本
#8K项目资料研究# 2021年12月13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6届常会”上,赫哲族“伊玛堪”与中国其他6个履约报告顺利通过。十年来,在赫哲族聚居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敖其镇,同江市八岔、街津口和饶河县四排村),学习赫哲语、恢复“伊玛堪”说唱成为赫哲族人的共同认知及迫切愿望。他们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学习赫哲语,经过十年的努力,一百多位20—50岁之间的赫哲人掌握了数量不少的赫哲语单词、伊玛堪片段,并能用简单的日常用语进行交流。在赫哲族聚集区,“伊玛堪”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仍然起着重要的黏合作用,无论举办何种形式的民间文化活动,都少不了伊玛堪表演。赫哲族历史悠久、人口极少,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该族人口有5354人。
有机会一定要购入一套原版。
全是一手资料,嗯,全是资料。
历史与田野交织的民族志作品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