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的封面

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

BCG中国气候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出版时间

2021-11-01

ISBN

9787521736922

评分

★★★★★
内容简介
《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基于BCG多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洞见和服务600余家企业的实战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碳中和的背景、全球针对碳减排做出的努力,并聚焦能源、重工业、汽车、建筑、消费品、互联网高科技及金融7大行业碳中和成功经验,为同行提供有力指引。借鉴国外企业碳中和先进经验,精选24个典型案例,提出中国企业的落地措施;援引自创模型与分析方法,为企业碳中和实施方案提供精准指引;立足各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建言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采取的应对举措。 BCG中国气候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该中心一直致力于同企业和政府合作,帮助它们将承诺转化为行动,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低碳世界,推动技术和经济转型,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该中心汇集了多名具有丰富本地专长、国际经验和全球资源的咨询专家,为政府、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该中心的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脱碳、可持续农业、转型融资、水资源管理和其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主题。2021年,BCG作为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咨询合作伙伴,进一步助力塑造全球气候议程。
目录
编委会名单(按姓氏音序排列)
前言
第一章 全球碳中和治理的进程及中国碳中和路线图
第一节 碳中和的由来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的进展
第二节 中国的碳减排进程、碳中和挑战及战略意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碳达峰碳中和也是炫耀性行为。
迎合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要求,简述了如何在政策驱动之下,七大行业如何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寻求可变之道。这本书优点是可以概览了聚焦的行业全景,同时借助了一些头部公司的案例让解决方案更加通俗易懂。缺点也很明显,七大行业的解决方案都是一个逻辑架构,1)针对政策方针梳理公司战略目标及愿景 2)找准重点领域,制定行动方案 3)生产运营材料的能源转型,自身运营减低碳排放(绿色建筑,碳税)和供应链上下游采购标准和管理等。大部分内容都漂浮在理论和调研信息收集层面,缺少BCG可执行的实际项目实践分享,方法论也比较浅显。 个人认为绿色金融一章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使我对整个绿色金融创新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虽然有广告,但干货也不错
简单来讲就是BCG做过项目的归纳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咨询公司最大的特色以及问题就是,提出了很多想法和理念,理论强于实际。所以,用作参考就行,不用抱太大的期望
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提出30年内达成1.5度温控,将400亿吨CO2减到零排放,设立政策框架等保障体系。碳排放来源: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和土地利用。目的:发展的可持续性,直接经济促进,和国家能源安全性。四大路线:能源结构转型(以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代替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模式升级(改变现有设备工艺的运作模式,采用创新工艺流程和现金能源技术推动节能减排),能效提升(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碳捕获与储存技术。五大部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和土地部门。企业开展碳排放基线:明确方法论、界定组织边界、明确覆盖温室气体种类、梳理相关活动、估算碳排放量。能源行业聚焦电力,重工业看钢铁,汽车看新能源,建筑看绿色低碳,消费品看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看运营减排科技赋能,金融看全产业绿色转型。SY
看了跟没看一样
今天是植树节,树本身就是一种碳汇。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升温与否,其实存在争议,书中并未涉及,而是假定有,中国会30年达峰,60年中和。 而背后的经济账,之前比比尔盖茨和安永的书籍算的清楚。 虽然几经修饰,还是有额外的成本支出,换句话说可以是环境成本,也可能是面子成本。 但是规则目前还有较大漏洞,特别是范围3,如果一个产品有多种副产品,如何为副产品分配碳量?根据价值,根据质量? 所以,在面对如此紧急的时间限度,需要重新设立规则,全球协调规则。加上背后的利益博弈,规则实施保障,怎么都觉得很难。 路漫漫啊。
17.8万字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