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

失误

凯瑟琳•舒尔茨(Kathryn Schulz)

出版时间

2019-05-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3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正确”会让人心情愉快,但人类无法一直保持正确。错误会让人感觉泄气、尴尬,带来焦虑,这种感受反映了我们非常迫切地想要“正确”。因此不管犯了什么错,我们要么死不认错,要么厚着脸皮辩解,要么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正确面对失误,是我们处理与自我的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础。

这是一本集认知科学、行为经济学及商业心理学于一身的作品,它解决了人类关于犯错的三个终极问题:为何人类无法克服犯错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容易在什么时候犯哪几类错误;如何创造性地看待错误,把经验积累转化为合理行为。

凯瑟琳•舒尔茨(Kathryn Schulz)

赢得100届普利策特稿奖,特稿奖被誉为普利策奖中的“宝石”,正是舒尔茨帮助《纽约客》首次摘得行业最高荣誉。普利策评奖委员会说,舒尔茨的文章是是报道与写作的杰作。她的作品还广泛刊登于《纽约时报杂志》、《滚石》、《国家》、《外交政策》、《赫芬顿邮报》以及其他媒体平台。

用户评论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是:犯错是一种常态,无论如何不可避免。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和错误相伴的。本质上这是认知的问题,固化思维的问题。
优秀的绵羊中推荐的,读完应该是很有收获的。人都是在错误中反思成长。错误的积极意义在于提供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繁荣,在于为艺术提供源动力。错误和乐观的关系确实却从来都没有考虑到过,有些确实要在岁月中思考沉淀...
这种书就是一篇文章能写完的,非得写成一本书。记得大学时看到的一句话:宗白华的几句话,李泽厚要用一篇文章来写。李泽厚的一篇文章,其它美学家要用一本书来写。
感知觉在作怪。
没什么新意
停止错误污名化:错误❌愚蠢/无知/心理变态/道德沦丧/etc 错误的产生:积累与推理就是知识本身/社会压力/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不愿改错:“我们能承受多少错误取决于我们能承受多少情感。” 错误与改变: “The main interest in life and work is to become someone else that you were not in the beginning.”
在我们犯下的所有错误里,对“错误”的错误认知恐怕应当名列第一。 心理医师之间流传着一句格言,即“要么你独自胜利,要么你维系感情”,换句话说,你可以坚持每个回合必胜,也可以不介意输赢,仍同亲友保持亲密。但要想鱼和熊掌兼得的话,只能祝你好运。 首先,错误的伤害再大,也不及对错误的害怕、嫌恶和恐惧伤害大,悲观思维却害得我们对此视而不见。 要完成浩大的知识重建工程,最合适、最保险的工具当属“怀疑”。这种怀疑应该是对一切事物深刻、持久而有理有据的怀疑。 我们总是看到别人观点里的自利动机和个人偏见,却不考虑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失偏颇。
人生就是错错错
一些社会心理学概念的浮萍掠影。即便是独立章节里,也大多显得啰嗦且缺少中心点。
开始练习说“不知道”、“我错了”。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