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上卷)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上卷)

[美]裴德生 编

出版时间

2020-04-01

文件格式

AZW3

文件大小

3.35MB

评分

★★★★★
内容简介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上卷)》是剑桥中国史丛书第九卷,叙述自1616―1800年的清代历史,包括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该著作分10章,涵盖了约200年的历史,从16世纪末女真的形成一直到1799年乾隆帝的驾崩。该卷显示了作者对材料的全部把握以及对最新材料的娴熟掌握的功底,立体地解读了帝国社会全盛时期的面貌,展现给读者的是政治史和社会史的平衡性混。第一章讲了1644年以前的清朝开国的历程;第二章顺治朝;第三章康熙朝;第四章雍正朝;第五章乾隆朝。时间界限是1644到1800。前面五章纵向讲了清朝重大的事件,包括对各个皇帝的评价,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后面五章从横的方面,比如艾尔曼先生讲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会角色,另外各章讲女性、性别、家庭、婚姻,有的讲清代社会的稳定与变迁,最后一章讲清代的经济发展。这部书纵横两个方面用将近百万字的篇幅,把清代做了立体式的勾画。

目录
转一下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别人翻译的目录: 导言:承旧开新 1644年前的建国历程 1.明朝时的女真 2.努尔哈赤:打造一个满族政体 3.皇太极:建立一个王朝 顺治朝 1.继承纠纷和清朝的挑战??? 2.对中原及长江下游的征服:1644-1645 3.摄政王多尔衮和党争 4.南方和西方的战役与多尔衮的权势:1646-1648 5.政治危机:1648-1649 6.多尔衮之死和向皇帝直接统治的转变 7.反腐斗争和文人权力的复兴 8.亲政、改革和对峙 9.王朝的终结和保守者的复辟??? 康熙朝 1.康熙朝的简要年表 2.康熙帝夺权 3.国家的再次统一 4.清朝边疆的巩固 5.党争 6.政府管理的权力 7.皇帝对学习和文化的资助 雍正朝 1.篡位者还是合法继承人? 2.文字狱 3.雍正帝的统治权 4.雍正朝的改革 5.扩大政府范围??? 6.评价雍正朝 乾隆朝 1.序言: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乾隆政治和经济的战争 3.乾隆帝和学者精英 4.政党理论斗争与腐败及贫困问题 清帝国的征服者精英 1.帝国结构的功能和特性 2.征服者的第一次波动:1630-1700 3.征服者的第二次波动:1700-1800 4.衰退的功能和身份的社会地位??? 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会角色 1.士人教育、精英社会和全国范围的科举考试 2.1800年以前被认可的古典文化 3.18世纪中国思想和社会背景的变化 4.19世纪前士人角色的转变 5.结语 女性、家庭和性别关系 1.清朝统治下的独特形式 2.明末清初的连续性 3.家庭和家庭外的两性关系 4.结论 社会稳定与变迁 1.人口与繁荣 2.趋势 3.阶层和社会流动性 4.改造与奴役 5.种族地位 6.土地关系 7.工作 8.亲属关系 9.农村与城市 10.慈善活动 11.宗教组织 12.冲突 13.总结 经济发展:1644-1800 1.意义重大的经济发展 2.清初经济方式的依靠??? 3.帝国征服和市场经济 4.增加社会财富 5.集中税收征管 6.坚持理想的儒家社会 7.私人和混合经济组织 8.经济作物与手工业 9.混合经济组织:盐业生产与分配 10.货币供应与金融组织 11.交易成本、转换成本和外部效应 12.结论
用户评论
翻阅了第二至五章,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历史。导论写作很精彩。启发不少。后半部分待读。
剑桥系列比较新的书,很多观点、研究角度以及引用文献值得学习,尤其对社会文化生活的研究很多都值得深入探讨
终于龟速啃完第一遍,花了一个月零两天。 休息半个月,继续下一本~争取今年将整套读完~
加入了社会史视野
雍正的行为暗合明显的现代意识,解放贱民,官绅一体完粮,免役权禁止扩大到家人,但是迎来了消极。苗例与治外法权的类比,堂为代表的寄名田产与现代公司的类比,清代城市规模不及前代但更多市场化而非榨取,押田模式对田主的保护。
佐«清代政治论稿»,长在视角宏阔,引文丰富,短在材料老旧,校对粗疏(P71朝鲜皇帝,P313突厥斯坦),读时须留意。 前半本时代简史雍正篇最佳,乾隆篇次之,后半本专题分析士人、女性篇较好。 亮点:1.清初对律法修订(反映汉人典型社会关系),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强调特性,统一思想),将笞、流折为粮谷,官阶补偿。 2.元明以来,西北穆斯林共同体构成与组织性力量。 3.贯穿康雍两朝的密折制度建设(官员荐举、背景吹风、改革咨议、监督分权) 4.明季以来的分权思想与满人治国理念分歧(雍正一朝重新调整国家与精英之间关系) 5.清暹关系 6.清帝热衷于历史性竞争——对于自身身处历史何处的长久拷问。 7.八旗制度下的新蒙人 8.征服者精英功能的丧失与等级意识的强化。 9.女性压迫叙事下同性关系、旅居模式。
第五章:满蒙经历了一个历史创造的过程,而汉军旗则被解构、踢出特权队伍。 第七章:清前中期平民家庭的兴起是偶然性事件,源于明末赋役改革、明末诸色户计坍塌、清初对礼教与家族的重视、清初旅居网络的发展。强调外族入侵与风俗败坏之间的关系,女性贞操成为政治操守的象征,不贞被视为政治怯懦。 第九章:宋元明的城市财政、供给依靠对农村的强行征收,而清则是商业化的方式。清廷支持宗族发展,族正的设置与法律特权。 第十章:清的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不存在的前提下,与计划经济中的行会性经济组织交织,养活了规模巨大且根深蒂固的农业人口,是结合非农业经济、城市经济的传统经济形式,钟情于劳动密集型,避免技术变革。
翻译和校对错误多到令人发指,《见闻杂记》作者是李东??李什么??什么乐???
值得看的几章:第三章 康熙朝(史景迁),第四章 雍正朝(曾小萍),第六章 清帝国的征服者精英(柯娇燕),第七章 清代前期士人的社会角色(艾尔曼),第八章 女性,家庭与社会性别关系(曼素恩),第九章 社会稳定与变迁(罗威廉)。如果 剑桥晚清史 代表了美国第一代学者的观点,那么这本就是代表着美国第二,第三代学者对清代的历史观点,此书的观点和方法更加多远化。不过,反观 剑桥中国宋代史,你会发现西方学界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水平是随着朝代的后移而增加。(翻译有点生硬)
对比阅读过哈佛版,剑桥版,讲谈社版和社科院版清朝通史,我认为剑桥中国史质量最佳。没有哈佛版和社科院版明显的意识形态输出,又不像讲谈社版一样过分偏重经济导致偏废。先从前中期王朝整体概述入手,再到后五章专题研究,十一位学者在各自的专题上发挥功效,完成了这一部质量极高的著作。真诚建议对清史有兴趣的朋友从此入手。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