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俄国:城市化与社会生活

19世纪的俄国:城市化与社会生活

(俄罗斯) 利·瓦·科什曼

出版时间

2018-04-30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8.10MB

评分

★★★★★
内容简介

利·瓦·科什曼著的《19世纪的俄国--城市化与社会生活(精)/俄国史译丛》为研究19世纪俄国社会经济状况的经典,《19世纪的俄国:城市化与社会生活》为微观史学研究的新突破,作者摒弃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探析俄国历史,除研究方法值得深入借鉴外,书中内容更是包罗万象,详细向读者介绍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注重分析常常被忽略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是俄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方式、职业活动、受教育水平等内容是显示俄国城市发展规模、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谓意义不菲,对我国学者尤其重要。

作者:(俄罗斯)利·瓦·科什曼 译者:张广翔 译者:邓沛勇

张广翔,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沛勇,历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利·瓦·科什曼,历史学博士,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莫斯科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俄国文化史,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文化和法律问题、市民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资本主义时期和新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空间的形成
第一节 新时期城市的典型特征:城市形成过程中政治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
第三节 城市社会文化环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19世纪末了,俄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与欧洲各国相比最低,城市自治也没有完全实现,原因在于俄国多数人口更愿意在村社当一个集体圈子内的邻居,大家相互扶助,“平等互惠”,也不想去城市体验经济生活水平分化,觉得这样就不平等了。旧制度时代的俄国白白浪费了一个世纪的改革时光,到20世纪想改革都没时间改革了,想想理查德·派普斯说过的“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土壤早在马克思诞生以前就存在于俄国”,可知这种集体主义思想浓厚的国度能成为第一个社毁主义国度不是没理由的
不错的19世纪俄国城市化数据和社会图景
史纲性的著作,重在呈现一种历史场景,而非深层次的分析问题,引用的文献也多为史料集,而非系统的学术专著。19世纪俄国历史进程的关键词的“赶超西欧”,由各方面的落后以跨越式的发展,奠定20世纪的大丰收。书中引用的数据可能是最有价值的,一般中国读者难以见到,丰富的历史数据适合作计量史研究。
挺不错的,资料很丰富,基本让人明白了俄国在十九世纪总体上较西欧的落后,还有就是六十年代大改革后的较大发展。但翻译过程中(应该是翻译的问题)有几个小问题(俄亩写错成俄就不说了),一个是19世纪俄国全国人口的表格中,不知道是排版问题还是什么,居然在百万人单位中出现了一个7,还有一个就是175页表2-12,第一、二行左右两列的文字完全一样,让人不能理解。
基于数据统计的俄国社会生活史。
用了很多材料,但是罗列性更强一些,没有太多新的自己的看法,有种在读本科生学位论文的感觉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