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册)

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册)

傅谨

出版时间

2016-11-30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0.10GB

评分

★★★★★

标签

艺术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戏剧史》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试图尽可能完整全面地描述中国戏剧在20世纪的发展轨迹。下卷纵论1949-2000年中国戏剧的发展,有“戏改”的波动,有“*革”的奇观,有新时期的多元景象。有传统的坚守与回归,有政治和艺术的博弈,有现代性的追求和反思,有舞台形态的剧烈变化。这就是精彩丰富的20世纪中国戏剧。

傅谨,1956年生,文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戏剧与影视学)成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中国戏剧研究,著有《中国戏剧史》、《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等;主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及《续编》、《梅兰芳全集》等。多次获得文化部、中国文联、教育部和北京市颁发的学术和文艺奖项。

目录
第一编 新剧种,新舞台
第一章 京剧的发育与成熟(5)
一 徽班进京与宫廷演剧(5)
二 堂会与茶园的商业演出(9)
三 题材与形式(1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傅老师的书读起来真的很舒服很流畅,就跟他讲话一样。
娓娓道来
傅谨老师此书不是戏剧作品史,而是戏剧生态史、戏剧社会史和戏剧政治史,连皮带骨,连花带土,信息量大极,引人兴味。他站在戏剧行动者的立场上,对凌空蹈虚的理论家评价一般,对有实绩无理论因此被埋没的戏剧家和戏剧团体评价甚高。不虚美不掩恶不投机,翔实有力,让历史真相自己说话。大爱。
比较客观。
书评《“20世纪中国戏剧”的历史正名》。本土、商业、表演立场,中国戏曲为主线。
一点点
像讲故事一样讲中国戏剧的历史
很不喜欢看这类戏剧史,全是资料的堆砌,而且组织资料的叙事意识形态意图过浓
实话实说写得挺好的,条理非常清晰,最好的部分是地方戏,从发生到发展的叙述事无巨细。但也许正是给地方戏的篇幅过多,导致话剧部分缺少了非常多的要点,比如左翼戏剧只简单提了几次,夏衍《上海屋檐下》只讲了演出状况,田汉第一次比较详尽的介绍已经到下册的戏曲改良了,上册只是星散在各个部分,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因为我是需要考研才阅读这本书的,就把握中国20世纪戏剧整体脉络而言是本非常好的书籍,但考研确实不推荐,知识点太散且有较多不详尽的地方。
这几天累计用了19个小时看完半个百年的戏剧史,所获所想如下: 1.花鼓滩簧评剧之类也就罢了,越剧与粤剧历史居然如此短,颇惊讶; 2.戏剧审查制度自古有之,严酷与否,成文与否罢了; 3.市场(观众)是戏剧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市场面前,艺术、教化、政治都得边儿靠(昆,京,话剧都面临过市场的考验,剧作剧种演出形势的创新,成名成角儿的动力,也是市场)。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