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书为雅罪

窃书为雅罪

(美)安守廉

出版时间

2010-11-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7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窃书为雅罪》是一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论纲。安守廉从一位西方法学家的角度,洞若观火,对中国的这段历史做了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梳理,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评论,甚至对某些有违法治的现象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批评。

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专家。1970年自Amherst College毕业,获学士学位,1972年自剑桥大学毕业,获得法学士学位,1974年和1975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关于中国研究和中国历史的 两个硕士学位,1977年自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JD)学位。编著有Prospects for Professionalism in China: Essays on Civic Vocations (William P. Alford, Kenneth Winston & William C. Kirby eds., Routledge forthcoming);Falu Baozhang Jizhi Yanjiu (A Study of Legal Mechanisms for t...

用户评论
刘春田教授在序言中称本书是“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论纲”,极为精辟。从古至今,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地区,讲述了知识产权制度这个舶来品是如何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被移植到东方大陆的,以及实际效果如何,洞若观火。最后两章关于中美贸易战与知识产权之间关系的历史,能解释现如今正在发生的很多国际事件的背景疑惑。可惜成书是在1993年,如果安首廉结合后近二十多年的观察再写续篇,不知道评价几何。李琛老师的译文极佳,刘春田教授的序言也是干货十足,最后还有对于李琛老师的评价,可以算是惊喜彩蛋了。
少有的因为译得好而给原著加一星。
以15年前的标准,算得上是一部好书。只可惜15年过去了,咱还没写出一部比这更好的……
这货首先是历史、经济、政治书,才是法律书。
中国知识产权简史。
最先从赵老师听的到一本小书,囫囵吞枣读完。 吴老师说要去警惕这整个逻辑对不对。
这是我大二上学期读书会第一本书(现在大三上已经举办了学期读书会了),也是我进入大学以来所读的第一本课外书(大一整个学年一直在疯玩😅),为之后学习著作权法乃至知识产权法奠定了基础,也了解了近代著作权法在中国的发展,看完第一本书自豪感满满。
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从中国当代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权利的类型多过权利的救济路径的原因。由于中国当代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是在美国的政治施压之下建立起来的,缺乏其自身成长的土壤,从而导致了配套的权利救济体系的匮乏,这也是美国揠苗助长所引发的问题。如作者在本书的末尾所提出的疑问,“大量采用密集施压的办法促使他国法律规则在形式上做出改变的政策,是否在方法和目标上都存在重大缺陷,并且最终在法律改变的过程和效果方面都自我欺骗?”然而,也如作者所说,窃书为雅罪,知识产权体系的移植也必然带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竞争力的提高,一切正在发展。
标题用的是鲁迅的“读书人的事儿,能叫偷么”,这本很好读。比如解释中国知识产权法推出的最大障碍在于如何确立“在社会主义体制中一种新型私权的合理性”。
法律实施过程中,内在推动力的重要性。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