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卷

宝卷

[美]欧大年

出版时间

2011-12-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5.29MB

评分

★★★★★
内容简介

《宝卷:16至17世纪中国宗教经卷导论》介绍和探讨了明代和清代初期中国各民间宗教教派撰写的各类书籍文本的内容和结构。这些书籍通称为宝卷。16世纪和17世纪是这些文本的形成时期,其中包括关于教义和仪式的训导,据信都是神透露给教派教祖的,因此被认定为是宗教经卷。这些宝卷不仅体现了中等文化水平的宗教领袖的想象力和精神,而且宝卷本身无论是作为中国宗教史的一个方面,还是作为中国社会史的文献资料,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宗教文本历史上的先例
本土佛经
变文和讲经文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去鹿港的長途車上重讀。寶卷作為元明以來新宗教環境下誕生的新產物,本身就是一個糅雜了佛教經變以及道教文獻的復合文本(思路和現在的漫威電影差不多,多重宇宙&不同神話系統雜交)。一方面是宗教彌散下的必然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宗教制度化後的隱性競爭,算是一個競爭下的合作(妥協)產品。寶卷成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佛道生存與發展模式的一個絕佳切口,同時也是一份非常具體的僧團行為準則,以及故事性很強的善書與功過格案例文本。猛然發現,小時候外婆給我講的睡前故事就是《香山寶卷》的大致內容,妙善的故事也成了我最早的宗教熏陶,其實整個故事並不溫情,但外婆的敘述讓那些人間煉獄般的場景變得十分柔和,以至於我重新找出香山寶卷來看的時候非常震驚於原文的尺度,每個信徒心里大概都有一個對妙善的想象,而我的想象中她如我外婆那樣的慈愛
原著1999,“教派宝卷是中国宗教史上的第五类经卷文本”,基础研究,必读
关于宝卷的演变和分类讲的很清楚,具体细节可以商榷。
满满的既视感
中国宗教文献史研究参考书目。本书的写法主要是罗列史料,适合作为资料书使用。
读了一半,基本是文献梗概,他大概是占有了材料就可以靠翻译来做研究成果。与其看他,不如读原文。没有《飞鸾》那本好看。
十分喜欢第二章。 作者对成书年代和撰写者身份的推断还是应该再进一步商榷的,与其说撰写者是即将中举有信仰的人,不如说是落第不试的人。
因为对民间教门中的本土末世论颇有兴趣,我本来期待作者考证其中的摩尼教因素,但作者治学谨慎,追溯其源头到敦煌佛教文献,仅把摩尼教的影响视作假说。 读完后想了想,光凭“世界观相似”等论据难以说明民间教门和摩尼教的关联,毕竟从“相似性”不能直接推导出“因果关系”,而且后者留下的材料实在太少了。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