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罪疚与修复

爱、罪疚与修复

[英]梅兰妮•克莱因

出版时间

2017-05-01

文件格式

EPUB

文件大小

7.3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尽管讨论爱、恨的文章已经不计其数,但人们仍然被自身的攻击、嫉妒、愤怒、自我谴责等等困惑着、压抑着、纠缠着。作者通过对婴儿的观察,以及对儿童的心理治疗过程,总结出了诸多有关人的情感的起源和发展的潜意识规律。《爱、罪疚与修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世人介绍这些情感背后的无意识心灵是如何工作的。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其意义深远而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中,她打开了理解婴儿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这些早期心理历程支配着婴儿的内心活动。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她也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极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儿童的发展(1921)
第二章 青春期的抑制与困难(1922)
第三章 学校在儿童原欲发展中的角色(1923)
第四章 早期分析(1923)
第五章 抽搐的心理起因探讨(192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只有确信还有爱的机会,人才会真正表达恨意,这恨意里隐藏着对关系的安全感;当恨意爆发之后,就只剩下真心的爱。 #有婴儿观察的经验之后,会更容易理解克莱因所指的phantsy
已购另一版本,李小龙指定客体阅读
婴儿观察之参考
……只能参考部分 依然无法接纳弗洛伊德体系的人
对粪便或其他不能理解的行为运用了大量精神分析,说实话从我这个外行角度有些牵强,但未必是错的,因为没办法找个婴儿问他你是不是这么想…但一些关于母婴关系、早期焦虑发展之类的研究,值得一读,养好一个婴儿真是伟大的事…那么早期就要面对婴儿的全能投射和自己面对婴儿产生的种种欲求,不是很成熟的人,不要生养孩子
本书是作者零散发表的论文合集,二十几篇文章,说得都是一套机制,本书标题可以直接概括了。案例也不多,又是学术论文那种车轱辘话,所以读起来相当枯燥。
好温柔啊QAQ
书很好,但是翻译真是太有毒了
重读爱罪疚修复,为何克莱因精神分析是一种帝国精分?自然不仅仅在于其布尔乔亚的优生优育和施取生活论上,而更是在于,比起佛洛伊德的俄狄浦斯家长,克莱因的父母,作为个体的终身性精神结构的第一性决定客体,其实就是大英的帝国父亲-母亲的肉身成道——虽然它粗暴对你,不满足你,给你挫折,但是它给予了你的原初满足的安全感——因而,你的任务就不是抱怨世间有多残酷,尽管这可能确实是帝国的真实,但如果你对帝国只有恨,就只能建立失败人格——所以你必须要学会去建立爱的正循环,去从事建设性,去接触各种满足的来源,去修复你因为在幻想中攻击帝国而来的罪疚感。那么,我们只能说,帝国精神分析的任务,事实上只能为消费社会来代为实现了。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