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法学社会学研究系列·世界贸易组织法:理论·条约·中国案例》通过中国世贸组织涉案案例,全面诠释世贸组织法律体系的内容,包括《中国加入议定书》等诸多条款的条约解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WTO、IMF和世界银行,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主流机构。其中,WTO主导国际贸易关系治理,对世界各相关经济体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吸引了一大批顶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2012年夏,中国ACWTO悄然出现。此时,刚做了WT011年成员的中国,在WTO中直接作为“原、被告”的贸易争端达到30起,遭受各国贸易调查的数量也位居第一。对WTO法进行专业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成为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和“走出去”的现实需要。
杨国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北京“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999)。曾任中国驻美大使馆知识产权专员等,负责与中国有关的WTO争端解决事务、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应诉、中外知识产权谈判与合作、外经贸部“WTO法律工作组”的工作。参加了中国加入WTO多、双边谈判。主要著作:《WTO的理念》(厦门大学出版社),《中美知识产权问题概观》(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与WTO争端解决机制专题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WTO Dispute Settlement Understanding: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WTO争端解决程序详解》(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国加入WTO法律问题专论》(法律出版社)。
黄东黎,祖籍山东,贵州贵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