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的封面

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

[新加坡] 黄基明

出版时间

2020-11-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世界史是一个新兴的课题,令它应运而生的是晚近殖民时代单极政治世界的消失,以及更晚近的两极化“冷战”的结束。全球视野悲天悯人,将人类文明之间无止无休的内斗与对决尽收眼底,《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即是要为这一视野的发展尽一份绵力。

《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并认可世界历史上一个被忘却的关键角色。传统上,世界被执迷地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对于西方来说,东方始于他们家门口的台阶下;对于东方来说,西方这个概念还要远为模糊得多——而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往往被忽视,或被视为附带性的。这就是中亚。

很多世纪以来,从欧亚地缘的核心迸发出来的人类动力,确实塑造了栖居在它周边地带的诸多文明的本质。这一点对于任何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历史上,游牧部落偶有成功地征服天朝的土地,中亚的举足轻重因此早已得到印证。对于印度来说,络绎不绝的征服者会从北面经由阿富汗的狭窄通道涌入。无可否认的是,抗击东方侵略者的斗争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抹重彩,无论抗击的是波斯军还是阿拉伯骑兵、土耳其军或匈奴和蒙古游牧部落的入侵。

对处于欧亚大陆边缘的文明来说,首当其冲的是要抵御来自大陆腹地纵深之处的军事威胁,这一当务之急留下了戏剧性的遗产供现代人观察。在自然景观上,随着日积月累,陆地的主要断层线与次要断层线就会明显区分开来。于是,地堑与火山的裂缝、大峡谷与山脉的延伸,向我们揭示了大地历经的洗礼冲刷。人类历史也是一样,久经岁月磨砺的政治与文化的断层线,表达着人们之间的紧张关系,诉说着那些剑拔弩张关系的经久不衰。《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不仅旨在让人们关注那些主要断层线,还要揭示它们的相关本质。这样一来,欧洲海洋国家的崛起及其对大陆包抄围困的能力就跃然纸上,可称为全球政治与经济的开场。正如王赓武教授一再重申的那样,“世界是海洋的”。

而对于欧洲来说,其文明与贸易的推动力来自地中海的陆地,因此,其南部沿岸及圣地的丧失,标志着它被不共戴天的敌人困于一隅,与外面的繁华世界从此隔绝。

作者:王赓武 1930年生,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主要研究现代中国史、国族主义、海外华人、华人移民等问题。1986年至1995年曾担任香港大学校长。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ISEAS)所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休教授,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士。近著包括:《华人与中国:王赓武自选集》(2013)、《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2014)、《天下华人》(2016)、《更新中国:国家与新全球史》(2016)、《1800 年以来的中英碰撞:战争、贸易、科学及治理》(2016)、《香港史新编》(增订版)(2017)等。详情请参阅《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王赓武著述一览(2008-2018)》。

作者:黄基明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槟城月刊》(Penang Monthly)创刊主编。出版著作多种,包括Yusof Ishak: A Man of M...

目录
中文版序:绕不开的欧亚大陆(王赓武)
写在前面
导 言
第一章核心与边缘
中国进入全球时代 /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随身携带,很适合排队的时候消磨时间。此书涉及核心与边缘、海洋与大陆、定居与游牧等令人困惑的问题,阅读体验也比较愉快。此外,本书并非基于对边缘“逆转”,“不”游牧,以及“封闭”海洋的忧思。
看了32页可以给分了
历史视角的格局很大,细微处着墨不多而经不起推敲与琢磨。
史观陈旧,满篇错别字
“全球性即海洋性”,这一贯穿全书的论点令我眼前豁亮。由此,理解了欧亚大陆在前现代的重要性,理解了英美开启的现代全球史、冷战及当前的中美博弈。王教授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性国家,在全球化时代拓展海洋性,是一种生存必要。然迈出这步势必动辄得咎,因为有关国际关系的话语权是由西方定义的。王教授举了尼克松在上世纪50年代把胡志明比作希特勒、以证明美国发起越战合法性的例子,并提醒当前将中国作类似对比的高危。另,王教授指出现代化带来边缘与核心的转变,游牧的势力直至20世纪才被技术战胜,中亚此前在历史上举足轻重。于我,这是一本开启对全球史兴趣的谈话录。
谁能抗拒王赓武老先生巧妙绝伦的思想呢?他对世界史提出两个连贯的剖析视角:1. 中亚曾作为亚欧大陆的核心,西欧和东亚作为边缘书写了各自的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边缘成为核心的胜利。2. 全球性即海洋性,但全球性的力量须是海陆兼备的:缺少大陆力量,海上力量则不能持久(英);反之同理(俄)。有很多深入浅出的观点值得思考:1. 地中海的权力系统:伊斯兰文明的陆路阻碍对西欧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儒学-儒教。3. 防止巴尔干化的东盟。4. 民族帝国决定了民族国家的建构方式。5. 世界观:包容有机vs二元确定。6. 现代中国精神何在?
又是一本“没读完但写完了读笔”的书(呃啊!)
2308 本书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不同于典型的西方的制高点视角,也不同于典型的国内的受害者视角,讲的很见功夫。其实,现在党国大的路子也是这些:试图重新构建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那种以家为单位的中庸的儒家内核;试图重新构建中华民族这个整体概念(共同体);试图突破海洋封锁(瓜达尔,伊朗和中东…),同时用好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一带一路)。问题是,过去不破不立,破的太重,时间也不等人,目前的手段方法话语体系游离于人民之外,显得过硬,让人无法理解乃至逆反。
王赓武教授的洞见还是那么有启发性。感觉王赓武教授的一些著述通常会区分大陆性和海洋性。虽然是东南亚的视角,但是结合了大的历史背景和现代国际关系进行分析,真心佩服王教授。黄基明教授的后记总结也很清晰明了。以前可能会觉得与谈人只是扮演提问的角色,现在知道对谈、提问和总结也是很有挑战性的。所以我给这本书五分(也有作为王赓武教授忠实粉丝的私心哈哈哈)有时候发自内心觉得,历史/世界史/全球史真的是好有趣好迷人的学科!
总结起来一句话,中国要争取获得海洋强势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