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胡丹

出版时间

2018-07-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4.79MB

评分

★★★★★
内容简介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制度史研究作品,作者不仅利用了《明实录》、《会典》等传统官方文献和明人关于宦官的专门记录,而且从碑刻、墓志、地方志等材料中发掘出大量有价值的记载,对于深刻、全面理解明代宦官制度的细节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借助这些材料,作者不仅就二十四衙门探讨了明代宦官的机构组成、权力关系、使职差遣,而且对以往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厘清,如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祖制、边、省内官沿革、宦职与有司之间关系、宦官数量,等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见。作者还制作了一些统计表,明确了过去不甚清楚的问题,在宦官制度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二十四衙门”:明初对宦官制度的设计
第一节 明初内府衙门之形成、职掌及演变
一 明兴之际,宦官已颇具规模
二 洪武时期宦官组织成长的特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拿到的已经是四印本了
此书极好。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完美的解释了三个问题,一是南明为何不能像东晋和南宋继续偏安,毕竟清比之金和匈奴,人口与武力绝对不如,而南明完全无法抵抗一败涂地,二是明朝党派意气为何如此之深,即使生死之际依然无法同仇敌忾,三是皇帝荒诞如此而有明一代国家依然维持了二百余年之久,此三问题的核心要点在于权力处处分散制衡而办事并无明确的规定,所以一件事应该如何处理聚讼纷纷,要办成事必须上下左右有党羽,而国家的实际治理运作体系是通过章疏奏折的流转进行,政事的发动和议处实际上在外各部和言官的部议这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和聚讼纷纷,久之必成牢固不破之党派团体,办事难,造反这种颠覆皇帝的行为也极不可能,但是这种体制应对外敌也难,这就是明朝倭患难以消灭的重要制度根源
扎实
长编做的那么到位,研究还是不够好,比较泛
对明代宦官制度进行了一个非常细致扎实的研究,基本上围绕着明朝宦官是皇权延伸这一基础来进行论述的,很强调皇帝个人对宦官类似主奴的控制,以及宦官制度在像晋升、职衔分离等等方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渐向外朝官制的靠拢。在涉及到明朝“宦官专权”这一问题时,认为宦官充其量不过是“弄权”,尤其强调了明朝政治三元二轨的特点,在这个框架中去理解宦官的弄权。这本书的写作有点类似于李碧妍的《危机与重构》,不太好读,专业明史学者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
看了好几遍勉强看懂了
史料运用纵横捭阖,制度研究鞭辟入里,三元二轨、以内制外等这些鲜明的政治符号是对有明一代宦官制度的重现,虽然学术性著作很难读下去,但读下去也真的趣味良多!
经典作品。
本领域的第一著作。基于翔实的考索,对于明代宦官制度沿革的一些重要问题都有触及,谈论「文官政治」的形成,及其制度文化的根源,亦有见地。
此书极好。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完美的解释了三个问题,一是南明为何不能像东晋和南宋继续偏安,毕竟清比之金和匈奴,人口与武力绝对不如,而南明完全无法抵抗一败涂地,二是明朝党派意气为何如此之深,即使生死之际依然无法同仇敌忾,三是皇帝荒诞如此而有明一代国家依然维持了二百余年之久,此三问题的核心要点在于权力处处分散制衡而办事并无明确的规定,所以一件事应该如何处理聚讼纷纷,要办成事必须上下左右有党羽,而国家的实际治理运作体系是通过章疏奏折的流转进行,政事的发动和议处实际上在外各部和言官的部议这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和聚讼纷纷,久之必成牢固不破之党派团体,办事难,造反这种颠覆皇帝的行为也极不可能,但是这种体制应对外敌也难,这就是明朝倭患难以消灭的重要制度根源 @2021-06-07 04:11:53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