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关系中的自体的封面

关系中的自体

[英]彼得•菲利普森(Peter Philippson)

出版时间

2020-12-3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2.0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这既是一本关于格式塔治疗的书,也是一本从宇宙复杂性出发,论及生活突发事件尤其是人类生命的书。作者以格式塔治疗的哲学根基和关系理论为基础,对“自体”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有机体及其环境之间的边界,以及自体和他者之间的边界,作者进行了严格区分,将后者视为浮现自有机体-环境边界的更为复杂的共同创造。

作者还在《关系中的自体》中提出了诸多觉察实验方面的建议,并且综合自己咨询与治疗中的大量实践经验和真实互动,模拟出与来访者工作的片段,着重关注其早期的自体发展。书的最后还附有真实来访者的一些文字,从他们的视角来展示治疗的发展过程。

**********************

格式塔治疗的方向是关系式的。……我们是在有机体的需要、对环境的要求、我们的选择和兴趣的基础上,去探索这个人与其环境建立联系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自体获得了实现。

格式塔不是一种旨在“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疗法,而是在与世界的关系中,探索改变并允许改变发生,而问题正是产生于这一关系。

格式塔场的基本定位是:自体状态由认同和疏离的自我功能维持。我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设定自己。

所有的个体治疗也都是团体治疗。如果我和来访者坐在一起,来访者呈现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他互动的整个场。

作者简介

彼得•菲利普森(Peter Philippson),英国著名格式塔心理治疗师和培训师,英国格式塔心理治疗与培训学院(Gestalt Psychotherapy & Training Institute UK)教学与督导员、曼彻斯特格式塔中心(Manchester Gestalt Centre)共同创立者、纽约格式塔治疗学院(New York Institute for Gestalt Therapy)成员。代表作有《关系中的自体》(Self in Relation,2001)、《浮现的自体:一种存在主义格式塔的取向》(The Emergent Self: An Existential-Gestalt Approach,2009)和《格式塔治疗:起源与分支》(Gestalt Therapy: Roots and Branches,2012)等...

目录
序 /1
致谢 /5
第一章 引言——我是谁? /1
第二章 场 /13
第三章 创造性调整和格式塔结构 /3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不得不说前半本比后半本精彩,尤其是针对自恋从格式塔的角度来理解会比纯粹的认知行为更加全面。 本书是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进行学术观点的陈述,这本身就真的很有格式塔的风格。其次略有含混的是在后半本里涉及技术实操的部分,虚拟来访者“简”的格式塔成长史分析地丝丝入扣,但是应用到现实里就与开头“格式塔只关注当下,不追究过去”的理论违背。就这样引出了一个悖论——格式塔流派的心理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整合的是来访者过去的真实历史场,而不是回忆加工的虚构? 最后一个问题是格式塔干预真的很难有一个量化标准,因为术语太过繁琐笼统,心理师保证自己的绝对客观性简直就是一件难以自证的事,而这本书其实也没有很好地给出答案。
无论对诊疗师还是来访者,自体(self)都是一个关系式实体。好难读。
我很欣赏格式塔心理治疗的理论和作者彼得的实操(话术),我也很认同这句话:“格式塔不是一种旨在“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疗法,而是在与世界的关系中,探索改变并允许改变发生,而问题正是产生于这一关系。”格式塔心理治疗基于现象学理论及存在主义的观点,无疑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但格式塔理论更加关注于“当下的觉察”,这不仅对治疗师的“觉察力”有着颇高的要求,也需要被治疗者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勇气。
对格式塔的陌生与翻译的晦涩使人读的有点痛苦。不过格式塔治疗是美妙的,有些句子在触动内心深处的某些根心弦,如“自体在它的活动中成为实在”“他参与其中,随之而动,并非不由自主,而是超越了自己”。
短评激活了我想要的一种对话,以下是我的看法:关于“过去的真实历史场”和咨询师“绝对的客观性”。这两点,我认为都不是格式塔咨询师的追求,在这本书中也都有详细的解释。来访者要整合的,是此时此地ta需要的但是却分裂出去的部分,若是回到过去工作,是为了当下的完成,以及完成之后面对现实情景的新的选择,而不是为了某一种标准回到过去去“纠偏”,回忆是有情景依赖系统影响的,所以并不存在“过去的真实”,因为无论如何它都加入了当下场的因素,而重要和需要了解的是,是什么原因让那个过去的事件在此时此景出现,以及讲出来希望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回到咨访关系之间去探讨,这是工作的重点。而对于“客观性”这件事,我认为格式塔咨询师最有难度的训练的部分是以一个真实的人在场并提供接触,绝非客观,那是一种虚幻的假象
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角是神秘的又饶有趣味的,与海德格尔的“此在”,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现象学的“观察者在影响观察对象”相通,用这个视角来看待自体,也使得我关注到自体所处的环境,时空,历史,与自体本身所处的发展成熟阶段同等重要。“我们无法脱离过去和未来谈论现在”。 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留意到自己在咨询中谈到一些话题时很容易走神,也不敢直视咨询师的双眼,这是我独特的“接触方式”,受这本书的启发,我将其反馈给咨询师,我们共同发现了阻碍我存在于当下的核心感受———羞耻。它将我解离了出去,就如同在现实生活的关系中,我将自己隔离出去一样,这便是一种接触中断。 提到的一种临床技术很有意思,面对来访者异乎寻常的接触方式,咨询师可以不急着去共情,而是呈现与面质,并且通过一些小实验让来访意识到自己的接触状态。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