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天下经验

完整的天下经验

韦兵

出版时间

2019-05-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7.92MB

评分

★★★★★
内容简介

《完整的天下经验》从观念和实证两方面论述华夏天下世界的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阴、阳永远不可能消灭其中一方,中国也是这种夷夏之间对立、互动、互融的势的产物。夷、夏二维,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中国。理解中国的关键就是要从这种双向、动态的“势”去把握,这才是完整的天下经验。从实证的角度,将这种夷夏如阴阳观念的考察落实到具体的诸层面,如宋、辽、夏、金、元对文化象征资源的竞争,地域层面不同族群迭兴对当地历史人文的塑造、以及个人层面这种跌宕互动的历史如何影响个人的命运与选择。

韦兵,男,1969年生,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民族史,对宋代政治文化、10-13世纪的文化、政治与族群互动融合有较为集中的研究,通过理论论述和实证研究,阐述游牧\农耕二元文化,如阴\阳共生共融,共同构建华夏天下世界的观点。

目录
绪论 完整的中国经验:多元一体的夷夏阴阳互动
时间 • 空间 • 历法
边疆形态、天下的时空传统及其现代转换
一、农耕世界的循环时间与游牧世界的弥散时间
二、现代时空观念与民族国家边疆、主权观念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建议配合《肇造区夏》共同食用。
首先界定了古代中国的范畴,狭义上指华夏世界,广义上指包含夷夏二维的天下,唐朝之后整个“天下”陷入战国时代,元朝完成了短暂的统一,到清朝真正完成了这一过程。华夏世界有一套关注夷狄的“弱表达”,与王朝盛世必须声教远被,四夷宾服的“强表达”相对。天下的概念是一个具有相当弹性的概念,能够通过朝贡体系将不同的族群、国家整合到一起,朝贡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包括通过历法(政治时间的争夺)来确定各自的权力关系,进而将这个夷狄二维的天下统合到时空坐标的预设之中,成为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根本来源。东亚是通过一系列交聘、颁历等的“软”维度保持文化认同上的同一性,而现代国家如何继承、利用这些资源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至于三篇关于人物的文章,则是利用碑刻材料挖掘个人的生平,与宏大历史结合,与前一部分关系有限。
其实远远没有展示天师的功力。
宋辽金夏元难道不是最不天下的时期吗……
读完下编,改为四星
天下观念具有丰富的维度和层次。这些层次中有些是观念层面的,有些是实践层面的,更多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同时,天下的维度里面不仅包含华夏的表达,也兼容“夷狄”维度的表达。
从同事那里借来的书,看第一部分就好了。要警惕官方表述中的修辞。
总的来说比较杂 前半辑讲礼制,宋辽金西夏的天命观华夷观本身就比较复杂,和平常的大一统时代大为不同,首节即阐明这点,非常新颖。但是后面的历法圣节等具体条目而言失之庸常,故事很吸引人,但是并没有得出很犀利的结论,只是印证了常识而已。 后半辑讲人物,通过碑文和史料的印证发掘新的史实和论据,考据很深,而且于我都是很新鲜的故事,代入到当年宋辽金元的大历史中,有自我奋斗和历史进程交融的奇妙感觉。
第一部分涉及时空架构与疆域形态的问题,可以看到后现代研究的影子。特别是讲到“弥散型时间观”,让人联想到Benjamin的“弥赛亚时间”。虽然不乏启发性创见,但论述结构甚觉混乱,欠缺系统性。 余下涉及历日颁赐、圣节交聘等内容,切入点新奇,但若看过胡鸿《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一书,就甚觉有“鸡肋”之感。且书中所谓“民族自豪”、“民族自尊”等词是否妥当,有待考虑。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