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没落

形而上学的没落

吴晓明

出版时间

2016-12-3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0.16GB

评分

★★★★★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是研究马克思主义革命变革的关键之一,但在我国学术理论界,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从梅林、普列汉诺夫开始的对这个问题的解读以及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的演变、这个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意义特别是当代意义,都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形而上学的没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研究和阐述,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用户评论
吴晓明大大,以及王德峰大大把【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反反复复、颠来倒去的讲,恰恰说明,社会本身还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之内,社会还没有革命。不过,我始终有点疑问,吴、王二位一直以来讲的【存在论革命】真的准确吗?确定不是存在释义的【生存论路向】?
书很厚,也很啰嗦,可以视为手稿性质的文字。对我这种小白来说,是很好的入门书籍,帮我理清了马克思针对的问题和马克思的解决方向。
啰嗦
形胜于质。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补标。
不错,对我很有启发
近年来我国学界过于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黑格尔传统了,相比黑格尔,如今费尔巴哈成了一条“死狗”。吴晓明教授对费尔巴哈作了不同于传统的解读,指认了感性-对象性才是费尔巴哈真正的哲学基点与理论精髓之处。此外前两章通过对梅林-普列汉诺夫等第二国际理论家代表与卢卡奇柯尔施等西马代表的对比分析,通过他们理论失误的原因引出费尔巴哈哲学的出场方式也是颇为独到的!
哼 •全书的内容可以概括在一篇小论文里,而吴晓明老师本人也确实写出了其它许许多多论文,同质化到千篇一律。 •吴晓明老师的基本思想简单到近乎肤浅,费尔巴哈人本学感性直观=胡塞尔现象学本质直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海德格尔主义生存论,马克思无非是把费尔巴哈的直观改成了实践,然后就颠覆了整个形而上学,跟海德格尔在现代性中相遇。 •王德峰、吴晓明对青年马克思的理解就是:《巴黎手稿》向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靠拢,《德意志意识形态》向福柯的微观权力靠拢,法兰克福学派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列宁不懂马克思,就王德峰懂。 •王德峰是中国哲学圈的懂王。
按我的经验,越是不了解的东西越容易因为讲不清而写得冗长。这时如果没有使用比喻的机巧和天赋,就只能重复重复重复了
睡前读物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