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洛阳大火的封面

洛阳大火

[澳]张磊夫

出版时间

2023-05-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89MB

评分

★★★★★
内容简介

《洛阳大火》是第一部以西方语言撰写的后汉通史。作者以首都洛阳的命运作为后汉兴衰的标志,首先依据考古与文献资料,详述后汉洛阳的地理、布局、礼制、人口、重要建筑等,由此切入对后汉政治与社会的分析;继而以时间为序,描述了后汉不同阶段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全书对后汉政府的行政特征、向南方的拓展开发、士人与宦官之间的冲突,以及东汉政权的最终倾覆等做出了深入的探讨,既有扎实的考辨,也有生动流畅的评述,无论对历史学者还是普通大众,都极具参考价值与阅读趣味。

张磊夫(Rafe de Crespigny),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生于1936年,先后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终身讲座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园行馆荣誉成员,是当代澳大利亚史学界研究中国东汉及魏晋史的先驱,国际汉学研究领域儒莲奖获得者。主要代表作:《国之枭雄:曹操传》(中译本)等。

译者,邹秋筠。

目录
001 前 言
008 汉代诸帝
011 后汉年表
001 第一章 帝国首都
洛阳及其周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除了翻译体很难受,基本上囊括了东汉二百年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东汉四个阶段。阶段1光武帝重建和平,洛阳成为礼仪与天命所归的象征。明、章时期帝国重返亚洲霸权,班超在西域重建统治,设度辽将军隔断南北匈奴,建立了规范的儒教秩序。阶段2从和帝到质帝,开启漫长的衰弱期,天子寿岁不过三十五,外戚窦氏邓氏阎氏梁氏轮番上台,至梁翼时天子完全沦为傀儡。对外灭亡北匈奴,却陷入西北羌民叛乱的漩涡,耗资亿巨。国内地主兼并加剧,政权日益腐朽,财政逐渐吃紧,放弃西域。阶段3汉桓帝借助太监发动政変诛杀梁氏,重新收权。宦官集团和儒家改革派产生巨大冲突,酿成党锢之祸。到灵帝时黄巾之乱,地方武人坐大。朝中宦官外戚争权,互相毁灭,军阀董卓渔翁得利。阶段4董卓焚毁洛阳,东汉名存实亡,汉献帝在曹操庇护下延续二十五年乃亡。
洛阳大火只是后汉走向灭亡的一个插曲,作为书名挺有吸引力的。本书最核心的其实就是结论部分,至于正文读起来还是蛮舒服的,作者的部分观点有启发性,其余则中规中矩。
剑桥风格的中国后汉(东汉)史写作,但读起来语调怪怪的,年代和名词的错漏之处也不少,缺乏本土语境之下的深入思考。书名以董卓进洛阳之前,在郊外瞥见的洛阳大火为标志,确实挺有历史画面感,只能说书名取得比内容聪明。主要可以圈点一为东汉行政的逐渐失序、二为南方后来能够对峙北方的拓展,第三士人宦官的对立以及皇帝短命外戚干政则是老生常谈了。考虑到专写东汉的通俗历史读物也不多,还是值得看看的,历史通俗读物写东汉如果过分着墨汉末三国,而忽略东汉前期历史的,都不值得一看。
未见有什么精彩的分析和见识
从洛阳都城切入,展现各种历史细节,回顾后汉的历史发展特色,从中看到历史的不同切面。图文并茂,既有史学的严谨性,也有大众读本的通俗性和趣味性。
作为东汉政治历史脉络的梳理蛮清晰。也会有中国习以为常而西方学者会好奇发问的,如: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政治舞台上表现出来,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偏爱,考虑到这种个人癖好,阴谋诡计非常容易滋生,每个阶层的人之间都能产生紧张和对立,从世家贵族阶层以及受宦官帮助、牵制和影响的后宫女性,到他们的追随者和朝中盟友,概莫能外。最令人想不通的是,他们坚定认为派系本身在道德上站不住脚,因为每一个天子的臣民应该只关心忠君。所以公然的冲突被认为是对君主的冒犯和不敬,只有在表面上有利于国家时,个人的争名夺利才是安全的。甚至当游戏已经开始,游戏的参与者们还假装没有牵涉其中。
3-4星,对于我这样的东汉史门外汉来说,起到了较好的知识普及作用。
刁砖
发现一处错误在第173页。最下面一行,“元帝皇后、哀帝之母王政君”,按王政君系哀帝祖母,成帝之母
极简东汉史,一周的时间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政治制度层面无法避免的士大夫、宦官、外戚三者的斗争。帝王的短命以及继任者的年幼,使得帝王无法制衡其间,年幼的君王往往沦为一方的傀儡。与羌、匈奴、鲜卑等外族的边境战乱,边境的战乱导致的人口向东、向南迁徙。土地兼并以及财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国库亏空。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