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的封面

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

徐英瑾

出版时间

2021-06-30

文件格式

EPUB

文件大小

1.71MB

评分

★★★★★

标签

科学

内容简介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必然会强烈冲击并深刻变革人类既有的生活模式。实际上,除技术问题外,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和伦理基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有鉴于此,《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从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哲学问题入手,关注如下话题:强人工智能是否可能;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争论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苏联、日本及欧盟在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哲学教训;航空器自动驾驶背后的哲学难题;军用机器人的伦理是非;儒家与人工智能等。作者从逻辑架构和历史经验出发,展望了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相应的社会和伦理影响。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序言
上篇 主流人工智能批判
第一讲 人工智能为何需要哲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对形式逻辑的批判及通用人工智能向现象学和心灵哲学的讨论很值得一看。而神经网络、类脑、系统论等技术过于繁杂,单打独斗的学者可能很难了解清楚全貌,而针对具体技术做出的思辨意义可能不大,结论也有点可疑。
怎么说呢……不了解人工智能,也不了解哲学,看得似懂非懂,但是挺好玩,思辨性也确实是有的
怎么会有把人工智能讲得这么有趣的人呢
通篇看下来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哲学不如说是人工智能与哲学,写作结构基本上是抽取人工智能发展里涉及哲学讨论的词汇搭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模型建构,全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材料中介的作用,而作者自身建构的某种程式表达值得商榷的地方太多了,掌握技术的权贵与儒家小数据,不经反思确立下来的范畴与论述看得人满头问号。举个例子,文中以道德生物学论述机器伦理的建造却忽略了最大的问题,道德生物学是否可以代替生物学参与到这一讨论里,结合我在其他书中看到的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表明生物构造存在着某些先验目的性,既然如此在这里谈及道德生物学依旧是人文视野中的社会面相建构,又谈何自然科学的调和?儒家小数据一章里谈及大数据与小数据之间的区别真的只是模型建构的哲学概念差别吗?总之槽点太多了。
两星半。书的定位有点问题,虽然我不懂人工智能哲学,但这个概念主要应该不是人工智能与哲学,而是对人工智能的反思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书里的各种语气词让人非常不舒服,无意中看到真人视频,难怪了。
由此可读一下胡塞尔和海德格尔 作者对自然科学了解不足,写作观点未免太断然,哲学与文学方面知识量充足 可作为科普类书籍看,深入需要补充其他相关专业
给即将开始学习深度学习的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观点和哲学层面的储备。对于一些技术的反思和批判且不说对错与否,至少能让我在未来肝技术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简单,不至于过于乐观。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