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具主义

法律工具主义

布赖恩·Z.塔玛纳哈

出版时间

2016-08-01

ISBN

9787301268124

评分

★★★★★
内容简介

我们一直认为,美国是一个奉法律为终极目标的国度,但是《法律工具主义》却为我们揭开了美国法律的另一层面纱,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法律的深层思维结构,法律也被当作实现某种社会政策、目标,甚至是个人和集团利益的工具。我国法律工具主义的思维可谓根深蒂固,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对西方发达法治理念和制度的引进,而对美国法律工具主义和法治关系的探讨将会十分有助于我们自身的法治事业。

《法律工具主义》是一本十分罕见的著作----一本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看待法律的方式的著作。《法律工具主义》以让人赞叹的简洁、博学与清晰完成了三个实质性的任务。首先,它追溯了法律工具主义在19世纪和20世纪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发展历史,考察了堪称我们法律中最为基本性的一些假定的起源。其次,《法律工具主义》考察了法律工具主义思想在当代法律思维中的普遍而深入的影响。最后,《法律工具主义》探讨了法律工具主义的兴起会对法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法律工具主义》刚一出版就引起了美国学术界的极大反响,《哈佛大学法律评论》等著名期刊杂志都刊发了大量的书评进行介绍。

布赖恩·Z.塔玛纳哈,美国著名学者,圣约翰大学法学院首席卡多佐教授。著名的《法律与社会评论》杂志的副总编辑。译者,陈虎,法学博士,独译和合译过多部法学著作。

目录
法律工具主义:对法治的危害
目 录
致谢
导论
第一部分 法律工具主义的传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看了一些
在完成田野调查后,我一直问我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能否以及如何从法律工具主义转向非法律工具主义。但很可惜,Tamanaha的看法是unidimensional的,而且我的确不太认同。另外,就着社会大环境讨论法律工具主义与否是否有些削足适履?毕竟几个世纪前的精英们的共识程度也更高。
读完对法律工具主义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作者提出的根本问题:道德分歧与解决道德分歧的信心丧失却根植于心中,我自己是愿意相信“只有主动地相信可以解决才能解决问题”这一观点的,可这种相信,本身也只是一厢情愿。如果法律工具主义本身就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法官要如何通过自己凭空而生的意志去改变它?法律工具主义是一种意志,它不只是存在,而是已经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就如吃饭喝水一样平常,如果不吃饭就会饿,你怎么相信可以不吃饭而活下去?
读不太懂。巢老师推荐我们读并写感想。基本是对法律工具主义的综述。结构很清晰,但是细化下来每一短篇看得没那么懂。
梳理了不同视角的法律工具主义,对合法性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反思。对法律工具主义的解读,可能还需要阅读法律现实主义、批判法学的著作。
这本书的翻译错得很奇怪,每次谈论20世纪的人物和时间都写成19世纪,21世纪的写成20世纪,以至于出现了19世纪70年代的拉兹论文、水门事件,20世纪的安然事件等等低级错误,错得如此均一且理直气壮,让人觉得译者和作者当中至少有一个和我们不在一条平行宇宙线上。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