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数术与政治

儒学、数术与政治

陈侃理

出版时间

2015-12-01

ISBN

9787301266519

评分

★★★★★
内容简介

古代中国,“灾异”往往被认为是上天对人事的预兆或谴告,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儒学、数术与政治》追溯灾异理论的思想和技术渊源,探究儒学灾异论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其与数术和政治的关系,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学术“学理”和“实用”两种取向之间的矛盾。灾异论的“学理取向”导致丧失立场的技术化,消解“天”的权威,最终自我否定;而“实用取向”同样会偏离儒家之“道”,为权力所左右。灾异的政治文化史,折射出中国古代学术面对集权政治的尴尬处境。

陈侃理,1982年生于浙江海宁。2004年获得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学士学位,2004年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博连读,师从陈苏镇教授。2010年获得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秦汉魏晋史、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出土文献。

目录
序 论/1
第一章 溯源/9
第一节 感应与天谴:灾异论的思想渊源/9
一、道德之天的产生/10
二、灾异的观测与记录/1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董仲舒一节与第四章比较出彩,历史梳理很清楚,笔法也较为节制,但总觉着差了那么一点儿意思
一是对所引材料产生的背景缺乏了解,造成引用材料失准,二是对术数相关资料的理解多有失当,导致所论不深,以科普视之则过于艰涩,以论文视之则毫无见地,且材料组织混乱,不值一读。
作者似乎不懂经学。。第四章很好。。董仲舒也讲得不错。但是谶纬和术数究竟神蟆关系看了还是不知道。另外关于汉家神性这一问题,作者没下功夫。
第三章附录,第四章第三节和第五章写得尤好,前两章则稍显单薄,四星。加一星给写成通贯体系的胆识,虽然算不上“圆而神”,但方圆气象皆有,有些论断也可见一点神智的灵性。 全书的脉络,大体即灾异的传统自数术生成,渐而与儒学混杂,成于汉而魏晋南北朝承之,至隋唐大备而衰(事无不应→神道设教),儒学与数术渐离。宋以后,理取代天,但又因传统与实用,故天渐与理合。儒者于数术杂相取用,已无关信仰。至于清帝集道统治统于一,借神道设教驭下,灾异直马鞭耳。 作者只取灾异一点,而理出通贯脉络,想来是存以小见大的气魄,但书的体量还是小了,体例又不甚明(论文之害),所以既不够大(思想史之理路)又不够小(彀中人之心态),稍显呆板,但作为博士论文,已是相当优秀。
对中国古代灾异论的发展线索和灾异政治文化的两种取向梳理得比较清楚。
经过“科学”洗礼与祛魅的当下,我们理解古代越发隔膜,这样的著作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少了。长时段的视野,以及最后点出“治统”兼并“道统”以后,士大夫的集体失语,不知我们是否在此延长线呢?
经典作品。
应该硕士时候读的书,现在才补看
读完了,满脑袋问号,感觉对政治文化方面的探讨还是略显不足,但关于“神道设教”的解读很有趣
不能说没有用功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