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

【英】克里斯·希林

出版时间

2011-01-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5.22MB

评分

★★★★★
内容简介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概述了身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提出创新框架来分析具身体现,融贯了有关该主题的古典探讨与当代研究,力主将身体解读为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并在此基础上铺陈一系列具体分析,从经济、文化、社交、工作到运动、音乐、技术,将身体与多个领域联系到一起,为研究者聚焦主题,引初学者进入殿堂。

克里斯,希林(Chris Shilling),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身体社会学、古典及当代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情绪与社会生活,现正研究世界文明化与去文明化,代表作为《身体与社会理论》(首版1993,重印7次,二版2003,重印5次),另著有《社会学何为》(2007,中文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2005,中文版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改变中的身体》(2008)等。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古典的身体
第三章 当代的身体
第四章 工作态身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已购复印版。太好看了!感兴趣的话题能有人系统地扒一扒真满足~一种新的身体观,视身体为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马克思、涂尔干与齐美尔的著述理据皆不相同,但都包含一种迄今未受重视的身体观,将身体理解为社会的源泉,社会之结构的定位场所,以及个体经之与社会相互作用并定位其中的手段。它们都赋予身体某些属性,有能力生成社会的结构性特征,也有能力接受这些特征的影响。它们也都把身体看成一种关键手段,以传递个体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它们都发出了晚近有关身体创造性能力遭到扼制的学说的先声,只是不曾将具身性能动作用清除出有关个体的整体观念。这种视身体为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的观念,乃是基于身体的双重人模型,这有助于我们确定我们说的身体究竟是什么意思。
大部分是对现有理论的梳理,作者个人的独特阐发倒不是很多
兼具社会阅历、理论功底与想象力之作。全书的核心命题是将身体视为社会构成的多维中介,即社会效应定位于身体、身体的生成性构成社会维度,前者是“身体作为社会的定位场所”,后者是“身体作为社会之源泉”,前者强调结构性,后者体现能动性。前三章论述古典和当代社会理论中的“具身体现”(embodiment),后五章分别从工作、运动、音乐、社交和技术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准确来说是当身体处于上述各状态时同社会的关系);对希林的部分评述存疑,如称巴特勒“否认人体的物质实在性”,实际上巴特勒对身体的普遍脆弱性曾有过许多论述,等等。身体社会学作为对人与社会之关系的重新发现,具有明显的方法论色彩,在对社会理论进行回溯的同时也完成了某种学科视角的自我更新,在具身性回归的语境下,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的逻辑都亟待被重新审视。
对身体社会学进行了梳理,总结身体塑造社会,社会塑造身体。前几章回顾,后几章实证研究,不过感觉那个社交态的身体都可成食物社会学了,后面几章觉得有点重复。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有好多重复的……但还算好读。每一章框架比较类似。个人对进食与身体那一章蛮感兴趣的,你是你吃下去的东西,吃很重要!对于修复术的搜集也是可以的。假肢记忆,也不错,死去的回忆又开始攻击我。
很全面的工具书,越来越发现社会学与哲学的背道而驰。
大型文献综述,集社会建构论、现象学和结构化理论关于身体的理论,提出一种基于“肉身实在论”的身体理论:人的具身体现是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作者意在对庞杂而零散的身体理论进行限定与整合,并没有提出什么新鲜的观点,并希望为此后的经验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思路。作为文献综述来看很不错,相比《身体与社会理论》这本思路更清晰,对运动、音乐、社交等领域中的身体理论分析也多以经验研究为例,少了几分晦涩。
还不错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