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的封面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陈思和

出版时间

2004-06-01

文件格式

MOBI

文件大小

1.84MB

评分

★★★★★
内容简介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的作者带我们进入了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著:《狂人日记》、《知堂文集》、《电》、《边城》、《雷雨》、《十四行集》、《生死场》、《骆驼祥子》、《子夜》、《倾城之恋》、《长恨歌》、《坚硬如水》,仔细领会作品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位每一部作品的来源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借此提供更多言说的可能性。

陈思和,1954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主编。主要著作:《巴金论稿》、《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等。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第一讲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
一 文本细读与文学史教学
二 细读文本与文学性因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补读,选读。值得一看的讲稿。陈思和研究巴金很到位(可惜我不喜欢巴金)。评沈从文没有张新颖有劲道。对王安忆的极度称赞有待时间检验。评张爱玲虽然刻薄但一针见血:“当代虚无主义青年的精神保姆”。不过老师,生活本来就他妈的什么意义都没有呀,你也看到生活是怎样残酷地教育我们啦,人文教育改变不了生活的,能够改变生活的只有永恒且令人绝望的权力。
受益匪浅。…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这套书讲文学的大都是上品啊,而这本书陈老师也是很认真的当做学术著作写了两年之久,可见治学之严谨。… … 陈老师一节都把“文本细读”讲的这么透彻,细读的意义和方法都很受用,再看看有的人,同样是大学教授,罗里吧嗦写几十万字的“宏著”一句都讲不到点上,悲哀啊(为钱?为能力?)… … 本书对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篇进行细读分析,着眼于文学性,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观点且具有启发性。而这十二部文学名篇选择是很审慎的,它们同时在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陈老师分析“知识分子转型”以及后面提出的“广场”、“民间”等等都是很精辟的见解,在细读的同时也梳理了文学史。… … 复旦大学中文系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名著和原典的细读,真用心良苦。简单的道理,没有文学作品何以文学史,说起来心不虚么… …
大二那年记忆。
①谈起哲学、政治甚至仅仅是广义的“文化”的时候,搞文学的容易露怯,然而他们偏偏又是很喜欢谈。 ②冯至的十四行诗实在没兴趣,跳了。 ③作者看来很不喜欢张爱玲,但正是他极力贬损张爱玲的那些点让我对她产生了兴趣,日后可以读读看。 ④点出了《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中的狂人形象与文革期间的“造反派”之间的延续性,值得思考,可能鲁迅式的启蒙本身就有点问题。 ⑤将文革时的毛比成了《宗教大法官》里的耶稣......
批评家和作家走得太近,就容易把他们夸得不成样子,哪怕那作品极差——陈思和与巴金、王安忆的关系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有趣的讲稿,不错的补充。对于观点可以有保留态度,但文学传统的联系和引证依旧显得妙趣横生。
阅读文本,最直接最感性的层次就是直感,就是你直面文本时候的那种感觉;再深入下去是对技巧的分析,就应该寻找经典,发现缝隙;再深入分析的话,就能看出其故事原型。这在作家来说可能是无意识的,只是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的结果,它在无形当中寄寓于人们的心灵。那么,这种文本细读使阅读变得有趣,我们通过阅读可以看到的东西比这个文本本身描写的东西要多得多。
细读文本也很重要,多数思路可作参考。
“仔细领会作品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位每一部作品的来源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借此提供更多言说的可能性。”
一些篇目很好,一些篇目有点浅,一些篇目没读。知识分子的民间岗位+现代广场的提法很实在,门神比喻传神。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