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封建的封面

封建

冯天瑜

出版时间

2022-12-31

ISBN

9787214270337

评分

★★★★★
内容简介

《封建》在纵观古今、横亘中西日的时空坐标上对“封建”概念寻流讨源,分五大部分对此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为古义演绎。第二部分为中外通约,考察欧洲feudalism概念东渐及新名“封建”在明治日本、清末中国的确立过程。第三部分为名实错位,近代一些人物把以君主集权和地主自耕农经济为特征的秦汉至明清的两千余年纳入“封建时代”,乃是“名实错位”。第四部分为正本清源,基于马恩经典著作的原典解读,探讨“封建”论之真正内涵。第五部分为制名指实,建议将秦至清这一时期主要时段的社会形态称为“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此两千余年简称“皇权时代”,以反映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本真面目,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较准确的前史表述。

冯天瑜,湖北红安人。历史文化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湖北大学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入选湖北省荆楚社科名家。

目录
题记
第一章 古义演绎
第一节“封建”本义
一、释“封建”:从“大立其福”到“封邦建国”
二、西周封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作者将古今学人对「封建」一词的词义辨析做了通盘回顾。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与民主革命的推进,其内涵逐渐充实,不可避免的产生歧义。歧义的关键是西方学术理论与中国历史现实的不符。根据不同的立场与史观,催生出不同的解释。 列宁对封建的定义强调土地对农民的束缚与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着重强调生产关系与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此观点与马恩对封建的定义、斯大林的单线直进说作对比,可窥见「封建」词义泛化的源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丰富的结果。 「封建」一词在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史观中,已不是单纯的史学概念,而同时具有明晰的政治意义,是一种于无产阶级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所对立的一类「人事物」。 纵观「封建」的词义演变,其内涵具有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维度展开,诚所谓微言大义也。
冯老《“封建”考论》的精简版,介绍居多,分析结局则浅尝辄止。没读过原书可以籍此速成。有收获的点在民国论战时期马列主义学人对封建社会之定义的分歧,可与后来的诸家封建论联系起来。近代以降,列宁的定义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但这从一开始就不怎么学术,而是一种政治的表达。史学也是革命的一部分,那么这样的革命与政治逻辑,本就不会容忍异说。从这一方面来说,辨析概念的努力固然可敬,我亦心许之,但对方或许根本不在意(笑)
综观秦至清社会的贯穿性三要素(宗法制、地主制、君主专制)后,便会发现其上高扬着一面统辖万象的大纛,上书“皇权”二字。我能感受到作者文字间的不平之气。
很好的一本书,理清了“封建”概念,也向我们指出了理清学术概念的必要性。
冯先生《封建考论》的简本,用先生自己的话讲,这本书是“历史文化语义”的一次尝试,但更是对学术史的一次梳理与讨论。近读孙师兄书中托派的社会史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之章节,感触更深。
封建的谱系学考察,正本清原,厘清了概念含义的演化过程,并对其被泛化滥用保持警惕。从“封土建国”的本来义到用来指称具有普遍性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和“特定社会形态”再到用来与近代对指,代表着一切反动、腐朽、落后的人事物,“封建“逐步走向泛化滥用,从最开始的政制安排逐步沦为充满贬义色彩的价值判断,词语滥用造成的混乱影响甚深。
“凭啥把秦汉至明清错误的称为封建社会?以至于国人总在中外政治发展史对比时歧义百出?” 这个我在意了很多年的问题,终于被本书梳理清晰。看来作者对此也是如鲠在喉、不争论一把不行的。 归根结底,还是百年前大变乱之时,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对定义权的主动舍弃。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个问题正本清源。
一天就能看完的小书,对封建概念的解构细致入微,一本非常好的对历史概念辨析的小书。推荐阅读。
列举了很多反驳泛化封建论的学者及著作,这里很像在维基百科里详尽列出支持和反对薄荷巧克力的韩星名单。
揭开了我多年对于“封建”本义,“feudalism”本义,和“封建”意义泛化后作为指代社会政治历史形态“封建时代”中“封建”意义的区分困扰;汉语中“封建”一词的名实错位渊源在这本小书中得到了详细解答,十分推荐!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暂无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