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源自地位

权力源自地位

(美)魏定熙

出版时间

2019-07-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6.24MB

评分

★★★★★
内容简介

《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是目前英文世界中一本以北京大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不同以往的是,作者没有单纯从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史的角度去解读北大的早期历史,而将北大看作是中国古代太学与德日现代大学的融合体。在近代中国的新旧辩证互动过程中,知识分子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固守自己的精英主义传统,以北大为阵地教化天下。由此,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还是不由自主的教授参政,均在其现代的外壳之下,显现出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中国近代历史的连续性(而非通常所说的“断裂”)在这里也得到充分彰显。

Timothy B. Weston,中文名魏定熙,199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承著名历史学家魏斐德和叶文心教授。读博期间曾到北京大学访学一年,由萧超然教授指导。

目录
导论 北京大学之历史定位
第一章 19世纪的学校、政治与改革
第二章 京师大学堂与清末北京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后的局势不稳与重新界定
第四章 新旧文化之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本书其实代表了北大校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面向,那就是和五四革命史相照应的,一所大学因为需要维持日常运转,而不得不趋于安定、保守、老成的一面。甚至在蔡元培身上,当他抱怨“小人知进而不知退”的时候,他其实也是希望大家见好就收,不要在政治议题上花费太多精力。但其实,年轻的学生往往是不愿意听这种“老人言”的。北大的优势,在于它特殊的政治地位,尽管它自己又有一个反权威的校风传统,两种势力的纠葛,才是一种真的北大史。
关于北京大学早期历史研究的专著。作者无意于写成一本专注教育层面的校史,而是把北大置身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考察北大、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给出北大在中国超越教育界之外特殊地位的历史渊源。一部北大史,就是一部近现代中国变迁史。
一般。可惜了好标题。
本书为专精于五四运动之前的北大,探讨了北大为什么出现了五四运动的原因,即五四运动前北大的教师教工都有政府背景。不过其实到最后的总结也没明确指出权力源自地位的深层原因,莫非北大背景大,所以五四运动就从背景最大的地方出现了吗?
有意思。 北大的另一面,并非只是课本那样
可读性很强,问题意识和角度很棒,不过整体论证不是很清晰,或许这就是海外中国学的特点。95年的博论,04年的英文版,15年的中文版,90年代博论写成这样还是令人佩服的。作者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写北大,以此观照五四运动与传统之间的连续性,从大关怀上就突破了学界一直强调的五四源自西方启蒙、与传统断裂的观点。这种开创性框架,里面章节涉及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可以进行细化研究,很多内容也确实国内已有了很多讨论。可能要论证知识分子以北大为阵地,既要维系自身地位又要指导民族国家变革的努力,还要具体讨论校方、教授、学生应对外部社会与政治的挑战,以及内部的分裂与联合等具体问题。此外,类似《甲寅》与《新青年》编者群的关系,蔡元培与浙江帮,很有意思。
汉学家故事会性质再加一星,知识分子、北大、北京的近代地位之争,话语权和政治(?)地位互为表里相互交织,通过运动、思潮等方式实现互动。感觉题目帽子起的挺大但是实质产出并没有达到预设啊,且他好爱桑兵🥲引的汉学家著述可以一用
论证一般情况。
很多北大人應該從來沒有看清甚至沒有想到過這些問題。北大的過去未必如今天人們“記憶”的一樣好,但陳翰笙依然道,“我希望北大辦得跟從前一樣好。”
地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崇尚,文化到政治,没得到什么我想要的内容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