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的封面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石泉

出版时间

2023-04-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2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脱胎自石泉教授受业于陈寅恪先生时撰写的硕士论文,完成于1948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历史风雨尘埃冲刷掩埋后得以问世,初版于1997年。此次再版,面貌一新。旨在使这部经典之作臻于完善。

作者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演变的考察,阐明甲午战争实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以求与远东国际局势的演变相表里。《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石泉(1918—2005),原名刘适,安徽贵池人,出生于北京。1938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入成都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陈寅恪教授,并兼任研究助理。1954年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教授,历史地理所所长。开创荆楚历史地理与楚国历史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古代荆楚地理新探》《古云梦泽研究》《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等,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

目录
序 / 刘桂生
自序
内容提要
引言
第1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论洋务失败一节相较“器物-制度”、“中体西用”等说法更显历史性,不过党派分析则略感审视疲惫。
学位论文,贵在条理清晰、引证得当。
确实有乃师风范
陈寅恪指导学位论文中唯一一部中国近代史论著,可与陈寅恪《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参阅并读;经典之作新装再版,曾历经半个世纪历史风雨尘埃冲刷掩埋……
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 满人统治者对汉人新兴势力之猜防 宫廷矛盾与朝臣党争
民国时期的老论文,个别结论已不符合目前的史学研究动态(如袁世凯告密、预谋诛杀慈禧太后等)。 作者写法相当传统:立论——引述史料——结论。以今人眼光看来,阅读过程有些许无聊,但足见作者治学之严谨扎实。 史料限于年代,引述较为单调,大段摘抄《翁同龢日记》。但瑕不掩瑜,仍是一篇经典佳作。 作者对李鸿章颇多同情语,割占台湾一节读来更觉字字泣血,晚清之艰难竭蹶由此可见,非推翻重来不可,否则无力疲软,回天乏术,任人宰割,不忍直视。
对北洋及李推崇,连带着护持李的太后也显出好来。/清末军事敷衍应付可见一斑,再加上自己人使绊子,难。难怪会有保中国不保大清的说法。/为硕士论文,成于建国前,埋没几十年,作者都去搞水利了才发出。半文言文字,好看,称德宗、太后,新鲜。
论点或可商榷,但史料严谨。分析绵密,老辈为学的风采,让人景仰
甲午历史之一入门书也。以政治角度切入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形势,详述清流、浊流之争斗,可窥见甲午败绩之缘由及清亡之缘由。虽其引《翁同龢日记》过多,似有只凭一家之言之意;但多为从《日记》一窥现场之意,不为过。此书为八十年前之文章,时过境迁,如今之史家考证之细致,使本书之部分立论已成错论,如戊戌时袁世凯之泄密一事,但考虑为八十年前之作,不应苛责。
以前说对李鸿章的“美化”是从 走向共和 开始的,持此言论者,应未读过这本解放前出版的书!建国后的历史一味的美化主战派,农民起义,是以历史为我张目! 自林则徐后,李鸿章实为最具眼光之国人!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