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的封面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茅海建

出版时间

2021-06-01

文件格式

AZW3

文件大小

1.01MB

评分

★★★★★
内容简介
作者在“张之洞档案”的系统阅读中突出地感受到,这批史料给今人提供了观察戊戌变法的新角度:张之洞、陈宝箴集团是当时清政府内部的政治派系之一,也是为主张革新的团体。从“档案”中看到,张之洞集团及主要政治人物对康、梁所持的排斥乃至敌对态度,似可多维地了解变法全过程的诸多面相,并可大致推测康、梁一派的政治前景。 以往的戊戌变法研究,经常以康、梁的说法为中心,而“档案”中这批出自康、梁以外的材料,可以让研究者站在康、梁以外的立场来看待这次改革运动。 这批“档案”材料数量较多,准确度较高,许多属当时的高层机密,可以细化以往模糊的历史细节,尤其是历史关键时刻的一些关键内容。 茅海建,澳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两次鸦片战争史和戊戌变法史,著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及戊戌变法研究的多部著作。
目录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总序
自序
导论
一、张之洞、康有为的初识与上海强学会、《强学报》
二、从陈庆年日记看张之洞及其派系的内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隐藏评论
比起畅销书,这样的书经得起反复审视,也能让人思考。历史学者大可以看门道,从没一分书信和奏折中看看分析的思路;而外行也足以看到一些微妙的关系。张之洞与康梁,以及背后的势力?卷入其中的青年与骨干?多少细节在风浪中酝酿,但几乎没有留下半点痕迹。现实永远比小说惊心动魄和残酷——理想主义重要又不重要,要办事;1. 康梁集团连革新派都未能争取,变法前景早已注定;2. 强如张之洞等封疆大吏,信息渠道也比较单一,且不一定准确;3. 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乃张之洞“坐京”,事变后不审而诛。不知道张之洞悲痛之余是否反思到正是其阻止了杨锐奔丧,杨锐因此得蒙召见命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最终大难?
做项目也是做人 领导人不被支持 项目也很难推进
经典。
【简单听】康有为真是个坏事儿的妄人。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本书作者茅海建先生通过和张之洞有关的历史档案,为我们还原了戊戌变法隐蔽的侧面。在这个侧面上,我们看到,戊戌变法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发生在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在当时的政坛上,还有很多像张之洞这样支持改革的新派官员,这些人联合起来,或许能改写晚清的政局。只不过,历史选中了康有为,而康有为的学术观点,让他和他的学生成了所有维新人士里最孤独的一支力量。这本书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历史资料,更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新视角,是近年来近代史领域一本难得的突破性的著作。
“从现存“张之洞档案”来看,陈宝箴似未到武昌停留;他回到南昌后,也未再去湖北。由此至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1900年7月22日),陈宝箴“忽以微疾卒”。两人终未能相见。”这一句莫名有种画面感。
考证详细
资料翔实,推理缜密。 条条大道通罗马,可是罗马最终是谁的罗马? 借伟人的话,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可是搞得多多的必然需要对自身目标进行取舍中和,这就很难了。 另,督抚外臣对朝堂影响感觉不大。
读完对张之洞倒是没什么很好的印象,但对陈宝箴其人产生了好感。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