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大明

[英] 柯律格

出版时间

2019-08-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3.48MB

评分

★★★★★
内容简介

《大明》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可读性的历史读物,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实物材料,呈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明朝。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帝王的更迭,没有面面俱到介绍明朝的人物和事件,也没有大轮廓地勾勒明朝的兴衰,而是为现代读者进入明代历史提供了一组新颖的切入点:有关动与止的观念,有关文字书写的位置和特色,有关娱乐、暴力和年龄的观念……甚至讨论明代灭亡之后的“明代”,即明代的图像和物品是如何被重新编排、重新想象的。作者通过强调同时期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相动往来,挑战了明代中国固步自封、孤立于世界其他文明而存在的观点。

书中运用的插图资料选自世界范围内的公私收藏,既有大量书画、瓷器, 也有兵器、家具、服饰、货币、丝织品、书籍印刷品,用以阐明明代艺术与文化的多样性。作者还广泛考察了现代的影像和创作资源。明代作为中国文化资本的宝库,一再被加以阐发和利用。《大明》为所有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者、与早期现代世界领域相关的历史学家和艺术史学者,以及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多种多样富于启发的素材。

《大明》源于作者柯律格2004年在牛津大学所做的八次“斯莱德美术讲座”。作者的目标是震撼西方的听众,让人们抛掉心中可能有的对明代中国的成见,尤其是那种认为明代中国在本性上静止不动而且尘封闭塞的看法。事实上,明代产生的图像和物品极具多样性和复杂性,包裹在各式话语之中,为后人探究明代的社会生活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柯律格(Craig Clunas) 1954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曾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15年,并自1994年起先后执教于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自1991年起陆续出版《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丰饶之地:明代中国的园林文化》、《早期现代中国的图画与视觉性》、《中国艺术》及《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等著作。

译者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目录
致中国的读者
引言
第一章 明代中国的时间、空间与能动性
第二章 坐与游:方位的文化与运动的文化
第三章 街头的词语:文字的文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提起明朝,许多人内心都会涌起沉甸甸的感觉。那是一个厚重而封闭的朝代,前期保守的民风、后期黑暗的历史,这样一些印象或多或少地降低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文化的关注和预期。其实明代的中国发展速度,在经济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奢侈品消费激增,随之而来的是艺术领域的迅速发展。 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的这本书,从视觉文化出发,对明代的物质文化做了多方面的论述。全书用199幅选自世界各处收藏的书画、瓷器、兵器、家具、服饰、货币、书籍等等明朝物件的照片作为插图,广泛考察了那个年代有关动与止的观念,有关文字书写的位置和特色,有关娱乐,暴力和年龄的观念,有关暴力、衰老和死亡的文化。这些艺术的发展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封闭发展,而是和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多有交流。 用图像来展示一个复杂的明朝,这本书推荐给你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向明太祖陵墓献祭,宣告在三百年后,中华大地重获自由。孙中山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死后葬地,后来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也计划死后葬在钟山,精英高官们也有同样的想法。民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与“明朝”紧密相连。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队向北京挺进之时,故宫博物院不得不挑选了馆藏珍宝中最珍贵的部分打包带走,并于1949年运至台湾,其中就包括所有明朝皇帝的画像。现在这些画像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然而,清朝皇帝的画像却被悉数留在北京,画像中这些清朝统治者们覆亡了明朝,随之也成为民族主义的国民政府名正言顺将其推翻的口实。
视角开阔且有启发性的一本书。虽然仅是讲座合集,却是一本相当有诚意的艺术史书。史料翔实,行文流畅又不失谋略。从西方的角度看明朝的文化与文明,能得到许多中国人难以察觉出的趣味和理念。美中不足,如此精美的一本书,我拿到的这一版有数页都是重影,打电话去书店反映,书店说库存的也都是重影。非常影响阅读。
好喜欢 叹为观止了!阅读体验充满趣味性和启发性,看了这书以后想象明朝生活的时候就有了丰富的视觉背景。本书算是柯律格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对之前著作里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引了好多味水轩和金瓶梅,套用了许多新潮的后现代理论,激发了许多我的兴趣点有待探索,尤其喜欢百科全书一章,以对抽屉柜的阐释开篇太有趣啦。可以作为明朝视觉文化导论,提出成堆的好问题,参考文献也很详细实用。印象深刻的是由形形色色的陪葬品所折射出墓主的爱好、职业、人格与情感,这种物品的群像十分亲切感人;末章讨论的现当代对明朝历史形象的重塑也很有趣。作者的写作方式真的是literally行云流水,起承转合太完美了,黄小峰翻译的也完美(发现读过的几本柯律格的书翻译都流畅到不行 真是开心死了
好多的金瓶梅和李日华日记。其实这书跟书画艺术关系不大,主要关注的是文字和物质,提供了许多新颖的观察角度,在这方面柯律格和雷德候各有千秋。
迷人的奇书,烂漫中又有着狎玩和反讽。柯律格会是个很好的博物馆策展人,或许从他做艺术史的方式出发,便不会认为博物馆是一种坟墓了,至少是天地银行的保险库。不过不是很能理解柯律格对于迪佩什·查卡拉巴提警示的关注,是为了避免明朝成为现代性叙述(无论是启蒙还是民族国家)的牺牲品?草草翻过,对我最大的收获是略微增加了对于明清一些过分精美文物的耐心。
第三章似乎有点小问题,“红丸案”并不是万历皇帝被怀疑遭人投毒害死啊,而是泰昌帝朱常洛。
对明史研究的大规模文献综述。今后应以该书标准来写作文献综述。
2022我开始读柯律格了!新鲜的文本踏板..!
好玩,但不深入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