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诗史”传统

张晖

出版时间

2016-03-15

ISBN

9787108056306

评分

★★★★★

标签

文学

内容简介

《中国“诗史”传统》从《本事诗》开始,往下搜罗了两宋到明清重要的“诗史”论述,完整地勾画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言志”的抒情传统并立的另一个以“诗史”标目的纪实传统。全书征引文献丰富,分析透彻,在对《本事诗》、明代复古诗论及清初王夫之、钱谦益“诗史”观念的讨论中均提出饶有新意的结论。

张晖(1977—2013) 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哲学博士、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2013年3月15日因急性白血病在北京猝然去世。著作还有《龙榆生先生年谱》(2001)、《诗史》(2007)、《清词的传承与开拓》(合著,2008)、《无声无光集》(2013)、《帝国的流亡: 南明诗歌与战乱》(2014)、《朝歌集》(2014)、《易代之悲:钱澄之及其诗》(2014)、《张晖晚清民国词学研究》(2014);整理作品有《施淑仪集》(2011)、《忍寒诗词歌词集》(2012)、《陈乃文诗文集》(2014);编著有《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2006)、《忍寒庐学记:龙榆生的生平和学术》(2014)、《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目录
引言
第1章 “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
第一节 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孟棨“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
第2章 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杜甫诗的研究在中国古代真是个大IP
论文写作所需,文献非常扎实,作者底子厚,但在写法上比起同类型著作有点中规中矩了
内容对我来说有价值,甚至是想到一块了,其实文字可以再精炼些,行文有些小心拘束,不过作者已去,读的时候抱着纪念和尊重之情。
意外地过度克制的写法
经典作品。
做的是“诗史”概念的动态梳理,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光合起来的“诗史”,分开的“诗”与“史”也是动态演变着的。“诗史”概念的变迁,可能是史学与诗学观念与实践变革的结果,起码是受其影响的。如果沿着浅见洋二的思路走,讨论一下诗史的史,是编年,杂传,还是地理,史评,就有意思得多。另有一些材料的解读,有较强牵人附己的嫌疑,是为遗憾。若作者在世,或可修订得更为精密。
博而洽,核而实。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
由于下载量太大,速度可能会变慢,正在优化中